利益中的取舍 中東各阿拉伯國家也並不把土耳其當“親兄弟”,充其量出於宗教考慮認它為“堂兄弟”。埃及等國持續的動蕩,讓中東失去了主心骨。埃爾多安沒猶豫,決定先拉住埃及。
9月12日,埃爾多安訪問埃及,成為15年來第一位訪埃的土耳其總理。埃及人對這個“堂兄弟”也很好奇,給了他“英雄般的歡迎”。開羅街頭豎起巨大的歡迎標語,民眾熱烈的掌聲讓埃爾多安紅光滿面。在開羅大劇院,他發表了對“全體阿拉伯民眾”的講話,稱土耳其與埃及是“兄弟”,他還用阿拉伯語說“埃及和土耳其是同一隻手”。這讓剛剛經受了動蕩的埃及人感到了溫暖。兩國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
除了埃及,埃爾多安還訪問了“革命”后的突尼斯、動蕩中的利比亞,甚至公開聲稱希望訪問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控制下的加沙,還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分析人士稱,埃爾多安這是要帶土耳其“轉軌”,放緩融入西方,轉而尋求中東老大的地位。
不過,在中東立足,除了要拉攏阿拉伯國家,還要搞定以色列。2010年,以色列海軍突襲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船,造成多名土耳其人喪生。此事造成兩國關系越來越僵。今年9月7日,埃爾多安宣布,土耳其海軍將加強在東地中海的巡邏,並對以色列進行更多“制裁”。人們相信,埃爾多安對以色列的強硬表態,只是改變中東政策的重要一環。
其實,土耳其和埃及在過去幾十年是以色列最堅定的穆斯林盟友。土耳其1949年就承認了以色列,是第一個與以色列建交的穆斯林國家﹔而埃及則在1979年成為第一個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的阿拉伯國家。土以是重要的軍火交易伙伴,也一度在彼此的領土上進行聯合軍演。埃爾多安這時候准備拋棄以色列,一來可以加大自己在阿拉伯國家內的影響力﹔二來在埃及與以色列關系緊張的情況下,土耳其要拉攏埃及,也要做做樣子。
要把敘利亞當舞台 埃爾多安也是腳踏兩條船。他雖然貌似要“犧牲”與以色列的關系,但又同時做出制裁敘利亞的決定,這和西方國家的想法是一致的。
隨著利比亞戰事的結束,敘利亞及伊朗成為西方國家新的“攻擊目標”。埃爾多安對敘利亞局勢也十分“熱心”。有專家稱,土耳其內部認定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兩年內會倒台,並擔心敘利亞動蕩會威脅本國安全,所以積極介入。由於敘利亞地理位置敏感,西方直接出面干涉並不容易,這也給了身為北約成員國、又是穆斯林國家的土耳其更大的用武之地。
今年7月,叛逃到土耳其的敘軍上校阿薩德組建了“敘利亞自由軍”,並在9月合並了一個自稱“自由軍官運動”的組織,實力大增。11月初,阿薩德在土耳其接受採訪時說,敘利亞22萬名政府軍中,有1.5萬人已經叛變。“敘利亞自由軍”有1萬多人,分18個營,“懇請”國際社會為他們提供武器裝備。雖然土耳其官員稱,庇護阿薩德等人“純屬出於人道主義考慮”,但人們相信,在敘利亞局勢發生變化的時候,埃爾多安會讓這批人發揮作用。
埃爾多安會成為未來中東的盟主嗎?中東媒體對此說法不一。
阿拉伯世界向來“山頭”林立,歷史上有不少國家領導人都曾試圖要當老大,但都沒成功。連“自己人”尚且不能如願,多少有些“外人”之嫌的埃爾多安更難被接納。但人家有想法,誰又能阻止得了呢? (尹維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