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4 14:45:35|来源:新华网|字号:
关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笔者:我了解到一例罕见的胃肠道间质瘤发,从2009年1月到现在患者的肚子被切开过四次。医生说即使手术还会复发,必须每天服用药物控制,但是药每盒两万多元,也就能吃20天左右,患者的家庭根本没法承担。这一实例是否说明手术治疗不能够根除胃肠道的肿瘤?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式?
李杰:手术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认为许多肿瘤可以根治的首选手段。但由于恶性肿瘤有极易转移和复发的生物学特性,因此目前肿瘤强调综合治疗,是可以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中医药等多种治疗手段的。针对这个患者来说,手术只能可以切除肉眼可以看到的肿瘤,对于血液中已经转移的肿瘤细胞则无法通过手术来去除,因此需要采用综合治疗。尤其靶向治疗的兴起,这个患者选择的应该靶向治疗药物, 如格列卫和索坦。
笔者:消化系统检查一般都会有很多指标,比如甲胎蛋白等,那么我们在对消化系统进行检查的时候,该注意哪些指标?哪些指标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引发肿瘤的可能)
李杰:胃不适,做胃镜检查;大便改变,做肠镜;不能承受的可以进行消化道造影;肿瘤标志物包括CEA CA199 CEA 724。
笔者:消化系统和饮食密切相关,一些纤维食物,高脂肪食物的搭配食用不当,会不会引起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该如何注意?
李杰:有人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都是吃出来的,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确与“吃”密切相关。下列四种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多多少少都与吃得不当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胃癌的发生除与消化道的慢性炎症、溃疡和肠化生有关外,还受食物及饮食习惯的影响。食物霉变、贮藏时间过久,喜欢吃腌制、高温煎炸的食品等都可导致胃癌发病率增高。主要是由于这些食物中含有致癌危险的亚硝酸盐,可在胃酸及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胺而诱发癌变
结直肠癌的发生危险除与结肠息肉的存在有关之外,还与长期高脂肪饮食及食物纤维的摄入不足密切相关。高脂肪饮食可使肠道菌群生成3-甲基胆蒽增加,而3-甲基胆蒽又可被肠道细菌再次芳香化后形成致癌物。摄入食物纤维不足,容易引起便秘,便秘时粪便通过肠道时间延长,可使致癌物与肠道接触机会增加,也成为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是肝癌的常见诱因,食物中的黄曲霉素、亚硝胺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癌物。研究表明,食物被黄曲霉素污染后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食用含亚硝胺多的食物也可诱发肝癌。避免吃腐败、变质、霉变食物,少吃腌制、煎炸食物,可减少肝癌的发生率。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要重视防治那些可能引起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疾病,还要注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做到饮食规律,清淡、易消化,注意不吃不干净、发霉变质、过于粗糙、过热过烫的食物,少吃腌制、煎烤、含高脂肪的食品,对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 ![]() |
中医治疗肿瘤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乳腺囊性增生 结肠腺瘤 治病必求于本 心脏毒性 附方 软坚散结 消化道反应 肠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