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迈克·华莱士:访邓小平江泽民成记者反复观摩学习教材

2012年04月11日15: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华莱士与邓小平在一起

迈克·华莱士在93岁时停止向世界发问。

过去半个世纪里,按照媒体的说法,“他的名字一度让腐败的政客、高明的骗子、不作为的官僚头疼”。他所服务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播出的广告称,如果有4个单词会让这些人从心里害怕,那一定是“迈克·华莱士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

因为这位新闻访谈类节目《60分钟》的主持人,几乎以审问的方式,撬开了他们的嘴,即使那个人是国家首脑,他也毫不留情。三十几年前,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接受采访前,曾咆哮着警告他:“我不想谈越南,如果敢提越南,我就让你们这帮小子立马滚蛋。”

华莱士深吸一口气,以“一个男人对男人的架势”走了过去,“越战强暴了你,总统先生,然后,你强暴了整个美国。你该谈谈这个事情!”在自传《你我之间》里,他这样回忆。

这个曾要干到“四脚朝天”的人,4月8日在美国东北部一家疗养院里停止了呼吸。患有心脏病和老年痴呆症的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提起过《60分钟》,仿佛那段辉煌的岁月被他的健康一同拐跑了。

不过,那些连他自己都遗忘了的日子,如今正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些和尼克松、霍梅尼、邓小平、江泽民打交道的片段,成为新闻专业课上的一个个案例,也是很多电视台记者反复观摩学习的教材。

“迈克·华莱士一度是中国新闻人遥远意义上的角色榜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洪兵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实际上,这个新闻界的榜样起初算不上什么典范。他家世寻常,成绩平庸。因为眼睛长得细长,还被人取了一个带有歧视色彩的外号。偶尔几次,他还干过去商店偷5美分的口香糖这种不太光彩的事。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特别一提的话,那就是他在高中成为学校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以及网球队长。

    华莱士本来可能会成为一名律师,或者英语教师。但在大二时,当他第一次走进学校广播站,他的人生就此换了个频率。

    在一家洗衣房及家具公司旗下默默无名的小电台里,这个年轻人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兴奋地告诉自己的母亲,播音员可比议员还棒,因为整个美国都能聆听他的声音,议员却做不到。

(责任编辑:李理、知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