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正文

【海外版】習得——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民本篇(圖)

2014年05月15日08:29: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習近平 民心 知經 政統 得民心者得天下

  制圖:潘旭濤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尚書·五子之歌》

  原文: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釋義:祖先早就傳下訓誡,人民是用來親近的,不能輕視與低看﹔人民才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才能安定。

  大禹之孫太康,因為沒有德行,長期在外田獵不歸,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佔了國都。他的母親和五個弟弟被趕到洛河邊,追述大禹的告誡而作《五子之歌》,表達怨恨與哀悔。

  遠古“失國”的嘆息,表現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歷數中國的王朝更迭可以看出,政治腐敗、橫征暴斂、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顛扑不破的歷史真理。為政者更應認識到這一點,敬畏民眾、敬畏民眾賦予的權力。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6日)

  典出:《管子·牧民》

  原文: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

  釋義:政權之所以能興盛,在於順應民心﹔政權之所以廢弛,則因為違逆民心。

  在中國古代的政統裡,天下從來不是一家一姓永久擁有的,而是“有德者居之”。判斷政權是否“有德”的標准,即在於人民是否安居樂業。先秦時代,管仲已經意識到,政權要穩定長久,就必須推行順乎民心的政策。在今天,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民心”在想什麼。老百姓有什麼困難、什麼需求,這是要深入基層調研、走訪才能知道的,而不是坐在辦公室裡拍腦袋想出來的。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習近平《之江新語·為民辦實事成於務實》

  典出:《孟子·梁惠王下》

  原文: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釋義:統治者如果樂於做民眾喜愛的事情,民眾也會與統治者同樂﹔統治者擔憂民眾擔憂的事情,民眾也會為統治者分憂。

  中國古代政治有“王道”與“霸道”之分。霸道者,武力征伐,權勢傾軋,以“威”使人“畏”。王道者,順乎民心,使民有道,以“道”使人“服”。要行王道,就要知道百姓喜歡什麼,順從民心,“樂以天下”﹔知道百姓憂慮什麼,並且和他們有一樣的憂慮,再努力創造條件,讓他們消除這些憂慮,“憂以天下”。

  孟子指出,民眾快樂,是統治者享樂的前提。若人民生活困苦、妻離子散,統治者卻酒池肉林、花天酒地,那這就不是“樂”,而是敗亡的征兆。在當下,百姓覺得買房、看病、上學難,解決這些困難,就是給百姓創造快樂。踏踏實實辦實事,給百姓排憂解難、不給百姓添堵,才是好干部。

(責編:夏麗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習近平,得民心者得天下, 政統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巾幗不讓須眉 中國殲擊機女飛行員英姿迷人

中國第一批空姐什麼樣(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