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5月15日08:29: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乎掌。
釋義:敬愛自己家的老人,也敬愛別的老人﹔呵護自己的孩子,也呵護別人的孩子:天下可以運轉於手掌之上(喻非常容易)。
孟子論述的核心,在於統治者要把“人之常情”推而廣之、普惠民眾。這樣“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舉重若輕,核心也在於“與民同心”。實際上,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思維方式,也隱含著群眾的觀點:在做事的時候,干部要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著想,從群眾需要什麼、如何思考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習近平《之江新語·主仆關系不容顛倒》
典出:《老子·第四十九章》
原文:同引用
釋義:聖人以民心為己心,不師心自用,無所厚薄。
從孟子、管子再到老子,我們看到,積極入世的儒家、權謀機變的法家、崇尚無為的道家,在先秦時代雖然有諸多針尖麥芒、頡頏齟齬之處,但在政治主張方面,有一點達成了共識:以民心向背為本。在這一篇中,老子描述中擁有至高境界的“聖人”,並不師心自用,而是以民心為己心。時下,許多引發政府與民眾矛盾的舉措,諸如上馬環境污染項目、違規征地與拆遷、變賣國家資產等,其背后,要麼是官員“拍腦袋”決策,要麼是從一己私利、政績出發,這就是以“己心”代替“民心”。
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
——習近平《之江新語·主仆關系不容顛倒》
典出:《晏子春秋·內篇問下》
原文:叔向問晏子曰:“意孰為高?行孰為厚?”對曰:“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又問曰:“意孰為下?行孰為賤?”對曰:“意莫下於刻民,行莫賤於害身也。”
釋義:最高尚的意願,莫過於愛民﹔最寬厚的行為,莫過於讓民眾安樂。最卑劣的意願,莫過於刻薄百姓﹔最低賤的行為,莫過於戕害百姓。
“愛民”是立場,更是要求。說是立場,就是要破除官本位、“官老爺”的思想,認識到權力來自於人民,不為一己私利或利益集團服務﹔說是要求,就是在考慮和解決問題時,時刻從民眾的角度出發,而不是虛頭巴腦地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甚至為了“政績”而做出傷害群眾利益的事情。
![]() | ![]() |
習近平,得民心者得天下, 政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