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5月15日08:29: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習近平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上的講話(2014年1月20日)
典出:《史記·殷本紀》
原文: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
釋義:人在水中可以照見自己的樣子,在民眾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狀況。
鏡子不會說謊,總是忠實地反映出美丑。同樣不會說謊的,是群眾的眼睛和話語。政策合乎實際、民眾安居樂業,人民不會違心批評﹔反之,民眾也不會粉飾。即使能用一些手段“防民之口”,人民依然會用“道路以目”的方式表達抗議。同樣,民眾最了解政策的好壞。對干部來說,這是警醒,更是鞭策——自己說好不算好,民眾說好才是真的好。
治理之道,莫要於安民﹔
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
——習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7日)
典出:明·張居正《答福建巡撫耿楚侗》
原文:同引用
釋義:治國理政的要害,莫過於使民安定﹔使民安定的要處,則在於體察他們的疾苦。
農耕時代,“流民”不僅會影響經濟、影響民生,而且會帶來政治動蕩。因此,“安民”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如何能讓民安?張居正說,要體察他們的疾苦。隱含的后半句,是給人民解決令他們疾苦的問題。但這種“察其疾苦”不能流於“來了看看、慰問兩句、送點東西”的形式主義花架子,而是真正地考察使民眾疾苦的問題,想出對策,解決問題。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
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
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
地方全靠一官。
——習近平在同菏澤市及各縣區主要負責人座談會上的講話(2013年11月27日)
典出:河南南陽內鄉縣衙對聯
原文:同引用
釋義:這首封建時代官吏所寫的對聯,生動寫出了地方官的定位與責任。對官吏來說,雖然名為“父母官”,但百姓才是官吏真正的“衣食父母”。同時,“郡縣治,天下安”,地方官承擔著中國最基層治理的重任。在習總書記心中,像焦裕祿那樣,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算是盡到了責任,才能“遂了平生意”。在任上為百姓真正做實事、造福一方,才是每個基層干部應當追求的目標。
![]() | ![]() |
習近平,得民心者得天下, 政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