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与政治生活的关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话题。如果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整个海外华人社会的政治生活就像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星际探险船的轨迹。这是一个艰难地挣夺太阳引力场的过程,但随着距离和时间的增加,它就越来越遥远,也越来越自主。
沉默的外来者
华人对海外的移民始于明朝后期。但大规模的对外移民则发生在清朝中后期。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首选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清征服明帝国的历史剧变造就了大批难民和明朝遗民,正是这些人掀起了移民东南亚的第一波高潮。
随着英国、荷兰在南洋建立殖民统治,加速开发当地资源,对劳动力的需求吸引了大批华人前往做工营商发财致富。当时的沙捞越(今属马来西亚)国王就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该政策引烈地吸引力着中国东南沿海的农民或携妻带子,漂洋过海来到南洋。
不能说华人都是消极无为的。在18世纪后期,曾在加里曼丹岛(婆罗洲)西部出现了第一个华人创建的共和国,全称兰芳大统制共和国(1777年~1884年)。其领导人是来自广东梅县的客家人罗芳伯。共和国的第一任总长是陈兰伯,第二任总长是罗芳伯。共和国的国之大事“皆众咨议而行”,
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总长之职以类似于民主选举和禅让的形式传承,前后历任十二位总长。后来随着清朝声望日衰,荷兰殖民者势力蠢蠢欲动,于1884年入侵兰芳共和国,将其灭亡。但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地区的占领。兰芳共和国灭亡后,其中一些流亡迁居到马来半岛,其中成长起来了后来新坡的国父李光耀。兰芳共和国及其影响可算是华人在海外最显赫辉煌的政治成就。但随着它的灭亡,华人在海外的政治力量也一蹶不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