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09:39 来源:《信息时报》 手机看新闻
90后:大学是自由的战场
近年来,高考录取平均率逐步上升,国家教育部甚至出台政策刹制疯狂的扩招之风。2012年高考报考人数再降,全国平均录取率逼近80%。记者调查发现,当今90后上大学的目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思想独立型:最主要是为了学做人
“我上大学最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拿到本科文凭,这个是最基本的,是社会现实要求,但现在我发现我读大学最主要是为了学做人,其次才是要学专业知识。”来自广东汕头的90后大学生小邹如是说。
“我在大学里面很多的时间放在了社团活动当中,所以学会的都是做人的道理。例如很现实的一些道理:‘说话技巧在于聆听’、‘口才不是单单停留在敢说话’等等以前经常听到但是又没有真正理解的道理,都是我在大学生活中学会的。”小邹觉得,学习专业知识只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大学学习锻炼自己做事的态度。
有目标有计划型:大二就确定今后的方向
说起已经过去将近四分之三的大学生活,目前就读暨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三的小凯称并无遗憾。大一时,因为不确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小凯频繁地参加各种社团组织活动,但大一结束时,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做管理类的工作,也不想以后过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所以在大二时,小凯加入了广州某报的校园记者群体,也坚定了做记者的目标。
“在我看来,上大学其实只是一种体验过程,大学能教会你的专业知识其实不多,更多的在于你想不想学,能不能自学,我记得香港一个知名脱口秀主持人说过:上大学比没上大学的唯一好处在于,你上了四年大学你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是没有用的。听起来挺搞笑,其实不无道理。”小凯说:“从校园到社会是需要一个过渡的,而大学很大程度上就承担着这个过渡,一脚在校园,另一只脚慢慢伸向社会。”
无计划型:“上大学为了推迟就业”
90后小梁就读于广外日语专业。对她来说,上大学意味着可以推迟就业,不用像一些小学和初中同学一样到厂子打工。但如今令她自己都意外的是,上大学后自己却完全颓废了,更别提理想,“之前踌躇满志,想着出国留学,找份高薪工作干一番事业。”但现在,她说自己完全无规划,只期望有看不完的电影、小说,找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就心满意足。”
啃老型:“工作,舅舅帮搞掂”
就读广东某二本院校大二国际金融专业的阿宝却对上大学有着另外一番解释。谈起高考,阿宝显得非常淡漠,“妈妈帮我报考了,所以我就去考了。”他说,虽然从小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读书却极其反感,上大学就是为了摆脱父母及高中的痛苦生活。过去的这一年里,阿宝说自己基本没怎么认真上课,都是参加学校各种比赛和社团活动。
在阿宝的眼里,上大学不外乎三件事:谈恋爱、上网、交朋友。他对未来的工作也毫不担心,“爸妈都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舅舅还是管理层,都说好了,从柜台做起,没什么问题的。”
专家观点
90后烙上了钱权时代印记
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上大学动机,长期研究教育及心理问题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表示,不同的时代,出现不同的思想变化是合理的,关键在于每个人的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只有提高了自身能力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针对不同年代上大学的目的调查对当代大学教育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尤其对当代的90后具有促进意义。夏学銮认为,每个时代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因为个人动机千差万别 ,但是一定也受到其特定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文化的影响。
一位长期在高校工作的心理学教授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这本无可厚非。现在大学生追求知识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更多地带上名利色彩,甚至学生会都成了名利角逐场,金钱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这虽然是时代特征,但作为教育者而言,还是希望在纯粹的时代影响之下,大学生们还能有一些自己的追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