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14:22 來源:《重慶晚報》 手機看新聞
時間仿佛回到50年前。
1961年,17歲的張敬德初中畢業,在璧山一個生產隊做幼兒教師。因為性格活潑開朗,鄰居阿姨把她介紹給了自己的侄兒胡洪堤。
胡洪堤比張敬德大4歲,當時在大渡口區重鋼火車組工作。二人分隔兩地,於是雙方父母建議他們先寫信了解對方。
同年1月末,張敬德收到了胡洪堤的第一封信。信上,他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的情況。不過,最吸引張敬德的還是隨信附上的一張照片。上面的男子眉清目秀,高鼻梁,大眼睛。
張敬德馬上回了信,寄了照片。沒過兩天,她收到了胡洪堤的第二封信。信上,他寫了好多張敬德看不懂的詞語,不過,有一句話張敬德看懂了,胡洪堤寫:你長得像一朵花。
就這樣,兩人開始了漫長的書信來往。
信中,胡洪堤會告訴張敬德自己工作上的開心事,煩心事。每當看到他開心,張敬德也會跟著樂上半天﹔每當看到他信裡吐露的煩心事,張敬德就會想象他皺起眉頭寫信的樣子。
第一個月,胡洪堤還稱呼張敬德為張敬德同志。漸漸地,他對她的稱呼變成了親愛的。
7個月下來,他們之間的信有40多封。1961年8月,胡洪堤的一封來信徹底點燃了張敬德的心火:親愛的,過兩天我要來璧山,想給你帶點禮物,你看你需要什麼東西?
張敬德本來不想要,可實在拗不過,於是回信稱,帶幾塊肥皂就行了。寄出這封信后,張敬德感覺胡洪堤正慢慢向她走來。
沿著彎彎曲曲小路回家
他問她願不願意和他在一起
寫完第一句話,張敬德放下筆,用手托著腮幫,時而閉著雙眼,時而朝遠處望去。幾分鐘后,她才再次提筆,“我是51年前(跟你)交過朋友的人,名字叫張敬德。這次是我想和你說一聲,當時你離開璧山時,我沒有送你,現在回想起真是對不起。現在你還好嗎?你能原諒我嗎?你的全家人都好嗎?妻子和孩子們都好嗎?”寫完這幾句話,她再次放下筆。重慶晚報記者看到,她的眼角有些濕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