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唯一存世阿炳照片亮相 (圖)【2】

2012年10月15日09:21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阿炳之謎3 為何雙目失明?

因生活失檢,染上吸毒宿娼惡習

經濟入不敷出,開始走上街頭賣藝

從雷尊殿而出,旁邊是一幢3米多高的白牆瓦房,這是阿炳成人之后的住處。這間瓦房至今保持著當時原貌,屋內極盡簡陋,有一盞落滿灰塵的油燈。阿炳和妻子畫像挂在旁邊的牆壁上,往上望能看見曾經閣樓的痕跡,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阿炳和妻子當時就住在閣樓上。

記者注意看牆上阿炳和妻子的畫像,雷尊殿那個瀟洒的“小天師”不在了,在這間簡陋、破敗的屋內,阿炳和妻子是一副窮困潦倒的形象,阿炳挽著道士頭,鼻梁架著一副墨鏡,墨鏡傾斜著,一高一低,顯得極不搭配。阿炳此時已經失明。

據無錫文史研究專家許墨林記述,1925年—1928年間,也即阿炳33歲到36歲時,其父華清和去世,阿炳繼承父業,成為雷尊殿當家。“因為生活失檢,阿炳染上吸毒宿娼之惡習,導致經濟入不敷出,雙目先后失明。為生活所迫,阿炳開始走上街頭,以賣藝為生。”

“賣藝中,阿炳經常運用‘說新聞’的形式,把在茶館、酒樓、煙館、旅館以及報紙上聽到的新聞,編成押韻的詞句和唱段,敲響竹板,到處演唱。”

鐘桂芳是阿炳妻子董氏的大孫子,這位77歲的老人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年少時他也曾如同堂妹球娣一樣,隔三差五從江陰顧山老家來到無錫,陪“公公和親娘”。鐘桂芳說阿炳“唱得蠻好的”、“在家話不多”,他經常扶著公公去大街上賣藝,“聽的人比較多,但很多不給錢就走了”。鐘桂芳對當時一家人生活之拮據印象深刻,他說“家裡的錢經常不夠用,奶奶常常要父親和幾個姑姑貼補”。

鐘桂芳的父親名叫鐘伯英,按照鐘桂芳的回憶,其父經常從鄉下進城,要送些菜、米、油給阿炳和奶奶。江陰顧山文化站原站長毛德彥1979年曾專門採訪過鐘伯英。大約在1932年左右,經人介紹,阿炳和喪夫的董翠娣走到一起。

“每天一早,翠娣攙扶阿炳到茶樓吃茶,翠娣去買菜,茶罷回家,下午晚上去趕赴堂會或到棧房裡賣藝。”鐘伯英告訴毛德彥。

阿炳之謎4 緣何成為大師?

一代宗師儲師竹囑咐弟子找出了阿炳

但可惜阿炳不久便重病離世,享年58歲

今年83歲的過泳華老人見過阿炳,當時她跟阿炳住在一條街上。時常晚上九十點鐘,阿炳賣藝回家經過過泳華家,過泳華的父親過補白會打招呼,“有時候家裡剩的一些鍋巴,父親會送給阿炳,讓他做次日的早飯。”阿炳會用胡琴拉出“謝謝”的人聲,表示感激。

這樣的情景過泳華記憶深刻,對與她同齡的無錫人來說,每天晚上阿炳回家的二胡聲相當於晚安曲。后來,過泳華才知這首百聽不厭的曲子叫《二泉映月》。1949年1月,剛到南京工作的黎鬆壽在二胡界的一代宗師、師傅儲師竹教授處上課,為了活動手指,黎鬆壽無意中拉起了這段阿炳在街頭巷尾常拉的旋律,儲教授突然示意暫停,問這首曲子的來歷。儲教授吩咐弟子完整地再拉一遍,聽完之后連聲稱贊:“太美好啦,不僅富有個性,並且內涵深邃。這是嘔心瀝血的杰作。”

黎鬆壽后來成為二胡演奏家、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教授。據其所著的《神曲誕生》記述,按照師傅的吩咐,1950年,他與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楊蔭瀏等幾人來無錫為阿炳錄音,阿炳顯得十分激動,他說:“我已經三年左右沒有奏樂了,樂器也沒有了,荒廢太久了,讓我練上幾天,再演奏吧!”

楊蔭瀏、黎鬆壽等人給阿炳借來了胡琴、琵琶,這次珍貴的錄音錄下了阿炳的《二泉映月》、《聽鬆》、《寒春風曲》等作品。

9月份,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專業分析研究,認為阿炳樂曲杰出,演奏精湛,要請阿炳去音樂學院開《二泉映月》和《聽鬆》音樂會,並擬聘請他去中央音樂學院任教。

遺憾的是,此時的阿炳已重病纏身,臥床不起。當年12月4日,阿炳吐血離世,享年58歲。阿炳入殮時,家中已無物可帶,身旁隻有錄音時,那把借來的胡琴。

(每周六刊出)

江蘇省檔案局 聯合出品

本期協辦單位

無錫市檔案局 無錫市公安局

本版撰稿

江蘇省檔案局 袁光 嵇梅

無錫市檔案局 季志豪

無錫市公安局 吳月莉

(責任編輯: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