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09: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帶薪休假能否取代“十一”長假
針對“十一”長假出行人數過多致使交通擁堵、景區人滿為患的現狀,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表示,“長假設立總體來說弊大於利。”在他看來,黃金周的弊端是與生俱來的。
“人們通過假期來滿足不同的需求,如長途旅行、探親、結婚、購物、裝修買房等,這些活動所耗時間較長,促使人們需要相對集中的時間休假來完成,這種情況是合理的。但每個人對長假的需求,如果通過集中統一的假日制度來滿足,則會演變成一場災難。原因在於,社會絕大多數成員在同一時段出行,必然會帶來交通擁擠堵塞、酒店人滿為患、服務質量下降、投訴抱怨增多等問題。此次黃金周出行4億多人,任何一個社會、國家都無法滿足民眾‘井噴式的出行’。比如故宮這些旅游景區,它的空間有限,無法通過多建造一座故宮來滿足人們的參觀需求,這就是集中出行所帶來的不能避免的矛盾。”蔡繼明說。
那麼,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是什麼呢?蔡繼明認為唯一且合理有效的方式就是推行“帶薪休假”。
據記者了解,自2008年1月1日國務院施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以來,帶薪休假落實狀況並不樂觀。全球知名人力資源咨詢公司美世(Mercer)2011年12月13日發布的《全球雇員應享假期》報告顯示,在針對62個國家的調查中,中國員工擁有的帶薪假期天數排在倒數第四位。國內很多有關帶薪休假的調查也顯示,未享受過帶薪休假的人佔絕大多數。
“帶薪休假在醫院基本無法實現,原因並不是醫院行政部門不同意。相反,醫院是鼓勵職工休假的。但因醫院工作的特殊性質,醫生和護士基本無法進行帶薪休假。”北京一家醫院消化科醫生告訴記者。
“出租車行業沒有帶薪休假,隻有彈性工作日一說,即便可以隨時休息,但每月交給出租車管理公司的‘份子錢’卻一分不能少,所以司機們很少選擇休息。”北京一位劉姓出租車司機說。
對於帶薪休假落實不理想的現狀,蔡繼明認為,“帶薪休假雖未全面落實,但從無到有,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享受到了。總體來說,假日改革是成功的。只是並不徹底,留下了‘十一’黃金周。保留‘十一’黃金周是政府考慮到帶薪休假不能全面落實而採取的折中做法。”
對於恢復“五一”長假,蔡繼明認為,這是一種倒退。起初課題組建議取消“五一”和“十一”兩個長假,以推行帶薪休假,但政府考慮到帶薪休假的落實問題沒有全部採納課題組的建議,隻取消了“五一”長假。但假日改革的方向是,在帶薪休假落實的前提下取消長假,如果隻看到當前一些現狀就呼吁恢復“五一”長假,不利於帶薪休假的推廣落實,是走了回頭路。“取消長假也是推行帶薪休假的一種倒逼機制。”蔡繼明說。
而很多普通勞動者對帶薪休假存在另一種顧慮。“帶薪休假方便百姓出行,可以避開同一時間段出行帶來的擁堵等,但問題是,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很強,家庭成員能否同時享受到帶薪休假一起外出?帶薪休假執行起來還有很多問題,不是說誰想休息就能休息的,所以長假還應該保留,能夠提供固定的假期時間段,便於提前安排。”一位在北京某事業單位供職的張先生告訴記者。
勞資關系不對等 帶薪休假落實難
為何帶薪休假制度落實難呢?
“主要是勞資關系的特性決定的。”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系主任姜穎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勞資雙方關系的不對等導致職工帶薪休假的權利無法得到足夠的保障。從大環境來看,我國處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發展還是最主要的目標,企業在競爭中面臨著較大的生存壓力。”姜穎說,雖然我國經濟在近年有了較大的進步,但現在經濟處於下行階段。職工的權利能否得到及時保障,勞動法規能否得以落實,也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
在她看來,勞資關系的特性決定資方的力量要強於勞方,因此,資方掌握著對勞動者權利落實的控制問題。推行帶薪休假,企業要付出經濟成本因而積極性不高。勞動者考慮到職業發展、薪資報酬等諸多因素,往往不敢向企業提出帶薪休假的要求,而企業也不主動提出,雙方的沉默導致帶薪休假的權利得不到保障。
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除法定節假日外,“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現實中,很多用人單位並未按規定保障勞動者權利。在出版社行業一家國企上班兩年多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單位帶薪休假政策落實得還好,每年都能享受到5天的帶薪休假。但令他不解的是,其所在單位實行的帶薪休假時段是強制固定的——與春節捆綁在一起,即春節7天加上春節前5天,共12天休假。
姜穎認為,帶薪休假不能完全由勞動者一方來決定休假時期和時長,這需要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共同協商。單位要組織勞動,有生產工作的需要,用人單位也要根據工作情況對職工的休假時段和時長進行安排、協調。
“我和愛人都有帶薪假,但我們還是會選擇在‘十一’長假出行,因為兩個人的時間好湊,孩子也能跟著我們一起出行。相關部門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做好疏導,景區也應當在游客增多的節假日做好管理和提高服務接待能力,而不是簡單地取消長假,把問題都歸結在民眾扎堆兒出行上。”北京市民王先生說。(記者 郝帥 實習生 寧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