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15:47 來源:《北京商報》 手機看新聞
電商敢死隊員的喜與憂
自古亂世出英雄,在電商行業大洗牌的環境下,各企業都在尋覓發展良機,欲在亂世中開辟一方天地。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雖有滿腔壯志,卻也需如履薄冰。創業路上有喜有憂,誰能笑到最后,我們不得而知,隻能從政策、市場和企業自身層面對敢死隊員們的發展之路進行分析。
政策:有心推動但尚待變革
無論是工信部發布的《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還是商務部發布的《關於促進網絡購物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都明確提出將促進電子商務和網絡零售發展。粗粗算來,包括商務部、工商總局、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在內的國家多部委都曾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管理出台過相應的辦法、條例和意見,足以見得在宏觀政策層面,國家對電商企業的關注與重視。
但與此同時,企業負責人也發現,雖然雷聲大,但具體政策的雨點卻遲遲難以落下。某服裝類B2C負責人認為,目前政策對企業一直是“管理多而扶持少”。
該人士表示,僅從納稅方面看,目前年銷售額1億元左右及以下的中小型B2C,“如果按照國家要求完全按點納稅,恐怕不出半年就得賠死”。而另一方面,北京市稅務部門負責人曾向記者表示,稅務部門一直在研究和嘗試中小企業稅收減免的結構性減稅辦法,但由於電商企業的前期經驗相對欠缺,仍需一段時間進行研討和試點。
市場:有心自律 仍魚龍混雜
在法律法規相對缺失的環境中,“自律”成為電商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前提,但在企業數量龐大的行業中,自律卻並不容易做到。
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台監測統計,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黃金周期間,網絡用戶投訴信息量接近平常的兩倍,長假過后的網購投訴更迎來“返程高峰”。低價在線旅游項目遭遇虛假宣傳、網購機票遭遇釣魚網站、節后配送排長隊、網站客服回復敷衍和虛假購物網站趁火打劫等事件頻發。
分析人士認為,准入門檻低導致魚龍混雜,是市場有心自律卻難以健康發展的最主要問題。其次,以低價為核心競爭力的電商行業,即使是知名企業也難逃投訴及曝光。近一年來,包括高朋網銷售假冒天梭表、當當網銷售假冒卡西歐手表、愛馬仕稱“80%網絡代購品為假貨”等事件頗受業界注目。更有業內人士爆料稱,網購化妝品和奢侈品的假貨率,即使在知名商家平台也一直居高不下。
企業:有心盈利 卻無奈燒錢
雖然日子過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正是由於行業魚龍混雜、規模龐大,一定的廣告投入對企業而言卻必不可少。這也讓一心想要盈利的電商企業們陷入兩難尷尬。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國內B2C、C2C與其他電子商務模式企業數已達2.462萬家,較去年增幅達20.1%。由於與實體零售不同,電商行業並沒有實體店面為其帶來客流,“入口”成為電商企業的爭奪重點。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為了節省運營成本,某品牌B2C企業曾多次搬遷辦公地點、裁員30%,卻一直不敢將廣告費降得太低。“即使經過時間積累,企業已經獲取了一些回頭客,但無論是新用戶還是老用戶,都需要企業通過一定的市場投入來維持用戶對品牌的記憶。”據記者了解,該企業廣告投放一直維持在銷售額的10%以上,即使銷售低谷也未曾有明顯減免。
雖然“燒錢”一直被媒體斥為行業弊病,但在極度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雖然有心盈利,但無奈地燒錢仍在持續拉大企業負債,讓諸多自稱“即將盈利”的企業陷入食言的泥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