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注定要在中國崛起之路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在南海和東海,為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中國發出了清晰、響亮的聲音,打出了穩、准、狠的組合拳。
面對菲律賓在黃岩島問題上的一再叫囂,中國后發制人,鞏固了對黃岩島的主權,強化了對黃岩島的實際控制。
面對越南在南海問題上的一再折騰,中國強力回擊,成立了三沙市,宣布南沙對外油氣勘探招標區塊。
面對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一再挑舋,中國步步為營,通過一系列措施宣示和強化對釣魚島主權的立場,擠壓了日本的侵權空間。
誠然,來自海上的挑戰是中國崛起之路繞不過去的坎。
在崛起過程中,我們告別了弱國任人欺凌之路,也不走大國傳統謀霸之路,而是選擇和平發展之路。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是主流,但國際政治的嚴酷並未消減。這是一條理想之路,但路上還有許多坎。特別是在我國崛而未起、將強未強之際,我們應對國際挑戰的手段和能力持續增加,受到的國際牽制也同步增加。
在崛起過程中,我們長期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戰略。“韜光養晦”的本質和核心是中國一心一意謀發展。隨著中國的發展,我國又進一步提出“堅持韜光養晦,積極有所作為”,在國際上更積極地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同時更積極地維護自身利益。
當前,在我們的綜合國力獲得巨大發展、又同發達國家存在某些差距的情況下,在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明顯有利於我們的變化、又尚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形勢下,我們要無愧韜光養晦,矢志大有作為。這一點做到了,多少坎都不怕。
在崛起過程中,我們必然要動用合作與斗爭的兩手,兩手都要硬。中國要以實力為后盾,以有理有利有節為原則,使外界更加清晰地認識中國的外交目標和底線。
我們要向外界堅定不移地傳遞一個明確信息:中華民族一定要復興,崛起之路不容任何人阻擋﹔中國尋求和平發展,不威脅任何別人,也不容忍別人威脅。要讓外界樂於同中國開展交流與合作,同時又不要對中國堅定捍衛自身核心利益感到“意外”和“驚訝”。
在崛起的過程中,面對各種國際紛爭,我們要把握好兩個字:“勢”與“度”。隻要有助於事態總體朝著有利於我國的方向發展,該出拳時就要出。在具體的對外斗爭中,出拳之后,打痛對方,又不傷著自己,最理想,但不現實。怕傷著自己,除非不出手,這不是分寸問題,而是膽略問題。對於暫時的挫折也應無所畏懼。我們把握分寸,依然是為了保持中國崛起的勢頭和趨勢。
面對來自海上的挑戰,如何應對,就當作中國崛起之路上的必修課吧。對於南海和東海上的紛爭,我們依然需要動用組合拳。我們要在海上劃出清晰無誤的界限:主權明確屬我的,寸土不讓,寸土必爭﹔存在爭議的,繼續倡導擱置爭議,對話解決﹔如個別國家對我單方面挑舋、企圖強加於我,要堅決反擊,讓對方得不償失,知難收手,知難而退。
如有哪一個國家置對華關系和地區合作大局於不顧,執意把爭端升級,中國有決心、有意志、有實力,在政治、外交、法理、經濟、資源、軍事等領域,與當事國全方位較量。勝利必將屬於中國。
既要崛起,就不怕許多坎。這當是2012年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為國際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