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18日10:22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去過香港,那裡真的沒有大超市。街頭到處是小店,尤以三四十平方米的便利店居多。當時在想,是不是香港地皮貴,大超市佔地多,入不敷出才無法在香港立足。
郎咸平說了一些有意思的數據:在內地,如果開一家小商店,有15種稅費,和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大超市一樣,其中包括5%的營業稅,17%的增值稅。而在香港,小超市、小商店稅費全免,隻有兩種稅,一是1%。的注冊資本金,二是利潤稅,賺了錢之后隻要上繳17%的利潤稅,如果不賺錢呢,就不用交稅。
兩種完全不同的稅負,就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在內地,小店稅負高,它無法從規模上取勝。而大超市有規模優勢,又可以聘請會計師幫著合法避稅,所以大超市的日子過得非常滋潤。而香港剛好相反,小店稅負非常低,東西也便宜,大超市在價格方面根本無法與小店競爭,這就是香港沒法開大超市的真正原因。
在內地,有“沃爾瑪一公裡死亡圈”的說法,意思是如果一個城市裡開出一家沃爾瑪,那麼在它一公裡范圍內,其他零售小店將遭遇毀滅性的打擊。表面上看,這是一種“大魚吃小魚”的現象,但實際上根源卻是稅負問題。
有關部門曾做過一項調查,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五類產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內地要比香港貴45%,比美國貴51%,比法國高72%。如果想買價值1萬元的商品,選擇去香港,可以節省的銀子達千元之數,這節省下來的錢可以讓消費者在港澳進行一次旅游,花同樣的錢,卻能旅游購物一舉兩得。
香港的低稅收政策理念在於“放水養魚”,在財政盈余的前提下,始終堅持與民分利、藏富於民,共享經濟繁榮。其理念讓人贊嘆。據統計,2010年,香港富裕人口增長率達33.3%,連續兩年位於全球之首。不論社會平均財富,還是最富有的人,低稅負的香港在兩岸四地、亞洲乃至全球,都可圈可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5月18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