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專訪戛納影后伊莎貝拉·於佩爾

——期待與中國電影人合作

2012年05月17日17:26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法國電影明星伊莎貝拉·於佩爾.Copyright Sylvie lancrenon / H&K
 
在巴黎6區一間含蓄內斂、優雅恬靜的酒店小沙龍裡,伊莎貝爾•於佩爾(Isabelle Huppert)如約而至。沒有人前馬后的助理之類的陪同,這位兩度摘得戛納金棕櫚獎的大明星獨自前來。當她穿過大堂時,和酒店服務生隨和地打招呼。很顯然,她是這裡的常客。
 
有人認為,這位從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披上星光的女明星,最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她始終不斷嘗試在電影藝術上的突破。因此,選擇影片對她來說尤為重要。於佩爾告訴記者,她的選片原則首先是看導演。“如果光有一個好劇本,而沒有喜歡的導演,或者是一個不信任的導演,我將很難決定。”在與於佩爾合作的導演當中,不僅有大師,也有很多初出茅廬的新人,特別是近些年來,於佩爾與亞洲電影導演進行過幾次合作,“我剛剛結束和韓國導演洪尚秀的合作”。和西方導演相比,她覺得亞洲導演並沒有什麼特別不同,“因為電影是一種國際語言,我喜歡和有藝術創造力的電影人合作。和戈達爾一樣,洪尚秀也是自己寫劇本,他很有天賦。” 
 
於佩爾提到,她還與一位柬埔寨紀錄片導演進行了合作,出演根據瑪格麗特•杜拉斯小說《阻擋太平洋的水壩》改編的電影。說到中國,她說已經去過兩次,一次是在1992年,出席參加在北京、上海舉辦的法國電影展﹔另一次是2年前,出席在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的關於她的攝影展。“我很願意和中國電影人合作,中法兩國已經開始共同制作電影,我希望能有一個題材把中法兩國的演員都融合進來。”她說。
 
於佩爾與菲律賓導演布裡蘭特•曼多薩合作的影片《人質》剛剛參加了今年的第62屆柏林電影節。她對這位亞洲導演評價很高,“他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我一直很喜歡他的電影”。“通過這個電影,我們對如何在未知和殘酷的環境中生存有了更深的意識。” 
 
有影評人指出,在她的表演當中,雖然角色各式各樣,但總有一些共同之處,那就是潛藏在平靜表面之下的憂傷、矛盾和絕望。“我沒有特殊的方法,揣摩一個角色或者人物其實是相當復雜的。電影有很多的微妙之處和內在性,好的導演知道將攝像機放在什麼地方,剛好可以捕捉到演員的表演和感覺。”於佩爾提到了她《儀式》中飾演的角色,“當我看到劇本的時候,立刻就可以理解這個人物應該怎麼去定義,通過她的肢體語言和語速。她說話總是像沖鋒槍一樣快,台詞就像是她的武器,她一直不停地說下去,恨不得要用語言把對手弄得暈頭轉向。而在《鋼琴教師》中,則恰好相反。這是一個極其安靜的人物,她對內心激情的壓制,最終導引她走向反面。”憑借她對《鋼琴教師》的獨特演繹,於佩爾第二次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她坦言“這個角色不但有難度和挑戰性,更有極強的感染力。能夠通過這個角色獲獎,是對我勇於嘗試的一種鼓勵”。
 
受過專業戲劇表演教育的於佩爾認為,學院教育並不是成為一個好演員的必要條件。“我曾經就讀於法國高等戲劇學院,但卻有點離群索居的意味,游離於主流之外。如果說教育曾經帶給我什麼,就是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去探索。”她說,“電影是將現實生活進行再創造,對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生活經歷和對生活的理解,都將在電影上呈現出不同的現實。”
 
於佩爾告訴記者,她並不會轉行當導演,“做選擇很難,但要學會在兩者之中選擇其一。”於佩爾不久又將出演一位法國導演的影片,新的角色擺在她的面前,這一回,她將是一名女警員。(人民日報海外版歐洲刊記者 趙成)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