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蔣介石斷言林彪不會忠於毛澤東,是基於抗戰時林彪在他面前的直言不諱,而且蔣手裡頭也確實掌握了一份有關林彪所述意見的長篇報告。林彪死后,蔣介石很難過,幾次對秘書陶希聖提起:“可惜當初不相信林彪而不敢建立這條內線。”
此后,國際上發生了一連串事件,蔣介石身體也一天不似一天,他再次感到“反攻大陸”實在是遙不可及了。
遠在美國的尼克鬆,也為中國突然發生的變化憂起心來。盡管他不知道林彪摔死的事,但知道9月中旬以來,已經有五天時間中國所有的領導人都沒有在公共場合露面:既沒有在報紙上出現,也沒在電視上露臉。
在最近這五天,機場關閉了,所有的軍用飛機、民用飛機都沒有起飛。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發生了大事,軍隊已進入“一級戰備”。最為明顯的是,一年一度的國慶游行被宣布取消了。
基辛格也十分擔心。從報告的材料揣測,中國國內發生了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他隨時將這些情況報告尼克鬆。
“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尼克鬆的心直往下沉。為了與中國打開關系,苦心策劃了兩年,難道又要出意外?總統深知一個國家的政策往往會隨著領導人的更迭發生變化,對“鐵幕”后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尼克鬆情緒受到影響,那幾天常常無故動怒。
9月21日,美國駐巴黎武官沃爾特斯將軍與中國駐巴黎大使黃鎮作了接觸,安排總統訪華及基辛格第二次訪華的聯系工作還在進行。這件事才使尼克鬆、基辛格不安的情緒有所緩和。據沃爾特斯將軍報告,黃鎮的態度照樣很爽快,這表明安排總統訪華的事沒有中斷。
9月23日,尼克鬆對底特律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說稱,他並不認為,中國突然發生的政治動蕩會影響他去大陸旅行的計劃。
再經過巴黎秘密渠道的磋商,到10月初,中國方面答復同意美方在10月5日公布基辛格第二次訪華的日程。尼克鬆和基辛格這才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蔣委員長”其實在1968年就注意到尼克鬆的“轉向”。1967年10月美國季刊《外交事務》上的文章,尼克鬆在文中暗示,結束中國共產黨在國際社會中孤立地位的時候不久將來到。
接著發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政治事件。1971年7月15日,尼克鬆總統在電視講話中透露,他已經派遣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到中國同周恩來會談。他還說他已接受了在1972年5月以前訪問中國的官方邀請。
蔣介石在台北得知了這一消息,他感到惱火和沮喪。他指示駐華盛頓“大使”沈劍虹向美國當局提出嚴正抗議。他隻能這樣做了。
本來已難以視事的蔣介石幾乎被擊垮了。他手裡拿著一份英文版的《中國日報》,問沈劍虹看過沒有。沈答看過,蔣又問尼克鬆的北京之行及其含意。
聽完,蔣介石神色凝重:“今后,我們必須比從前更要依靠自己,更努力建設我們的國家。”
蔣介石的身體每況愈下,7月22日中午,副官照顧蔣介石吃午飯,沒有想到他吃到一半,東西全都吐出來了。副官將他抱起,放到臥榻上時,蔣介石突然昏厥過去。醫生們隻好在中興賓館成立一個急救站,動員“榮總”的醫生、護士搶救。
翁副官立刻湊近蔣介石的嘴邊,細細聽著他猶如囈語的每一個字———“反攻大陸……解救同胞……反攻大陸……救中國……反攻大陸……救……中國……反攻……”
1975年4月5日那天,台北的天氣特別悶熱,晚上8點55分,蔣介石的心臟一點反應都沒有。於是立刻向宋美齡和蔣經國報告這個最新消息。
這也是最后的消息———等蔣經國從七海官邸火速趕來時,蔣介石早已歸西,沒有給蔣經國留下任何遺言。
蔣介石死了,他的時代結束了。
(本文摘自《國共往事風雲錄》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作者:尹家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