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現在還有人“秉燭夜讀”嗎

馬廣志 

2012年04月24日09:55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接近六成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較少或一般。“書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收藏的了!”這句流行的廣告詞似乎已經成為目前國民閱讀狀態的真實寫照。

雖然國民讀書率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論。但是,一個民族人口中要是有一個很大的基數都是不願意閱讀的人,那肯定不是好事。因為不管到了什麼時候,人類都不應該放棄對知識、文明的渴求,不能讓自己的頭腦喪失學習思考的能力。這不僅關系到個人的修養、能力,更關系到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在筆者看來,當前國人的讀書生活中存在三大問題。

一是“不讀書”。在“不讀書”中,最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淺閱讀”和“快餐化”。內容上,以“無厘頭”式的消解、解構為主,或隻追求感官的刺激,充滿了游戲精神及荒誕不經的色彩﹔方式上則是以動漫、圖像等為主,文字為輔,即所謂“碎片式的語言、拼盤式的內容”,以“知道”代替“知識”。這種淺閱讀必然會過濾掉文化營養,結果,許多孩子對圖像產生依賴心理,卻降低乃至失去了對文字閱讀的興趣,同時也導致文字運用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二是“無書讀”。雖然近年來我國圖書出版的數量和銷售額逐年上升,但由於目前圖書出版的門檻太低,出現圖書市場供大於求,而且其中低端產品過多,平庸之書泛濫成災。例如,現在的所謂“青春文學讀物”裡究竟有多少是值得孩子們閱讀的書?之所以現在有那麼多的少年寫手,主要是出版社在利益的驅使下在背后推波助瀾,造成了“青春文學”一片“繁榮”的怪現象。而這些圖書中很多都是出版社造出的泡沫,質量很低。

三是“讀不起書”。現在的書價幾乎跟藥價一樣“虛高”了,動輒幾十元上百元,讓囊中羞澀的讀書人望而卻步,於是粗制濫造的盜版書乘機泛濫。國家在強調“科教興國”的同時,卻缺乏支持國民讀書的物質及政策上的投入。再看看我們的圖書館,特別是中小城市的圖書館,又有幾個不是在“慘淡經營”?即使是城市的圖書館,其藏書也多是老書,因為它們買不起新書。這種事情發生在一向有“惟有讀書高”傳統的中國,真的是讓人感慨萬千。

讀不讀書,固然完全是個人的選擇,但它又是關系到整個國民素質的大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強化的是國民的閱讀意識,政府也應該調節圖書市場,盡可能地出版更多價廉質優的好書,為國民的讀書需要提供便利和條件。隻有這樣,我們在不斷提高國民經濟生活質量的同時,才能不斷地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而在某種意義上,后者更重要,因為它將為前者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4月24日   第 05 版)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