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06日10:14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駙馬走私,照殺不誤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16個女兒,其中一個便是安慶公主,洪武十四年(1381),“下嫁”歐陽倫。這個歐陽倫,是個品行不端之人,后來更是橫行不法。洪武末年,朝廷實行“茶馬法”,禁止私人販賣茶葉,尤其是禁止走私茶葉。歐陽倫多次派人走私茶葉出境,所至騷動。對這位皇親國戚,雖地方高官也不敢過問。其家奴周保仗著“我家主人是駙馬爺”,尤為驕橫,動不動就指使有關部門征發民間車輛,一次征發多至數十輛。龐大的走私茶葉車隊經過河橋巡檢司時,歐陽倫竟敢打罵巡檢司的官員。
被打官員憤而向朝廷檢舉歐陽倫的惡行,明太祖得知后大怒,說道:“我才行一法,乃首壞之!”作為駙馬,帶頭破壞“茶馬法”,影響惡劣。於是明太祖拿歐陽駙馬開刀,下令處以極刑:“賜死。”明太祖為維護法紀,不袒護自己的女婿,也不怕女兒安慶公主當寡婦。馬皇后也不敢勸說明太祖免歐陽駙馬一死。歐陽倫的家奴周保等都被處死。
官員到古玩鋪坐坐,也屬違法
官員不准去古玩鋪,這是清朝對官員的禁止性規定。原來對官員的形形色色賄賂中,有一種賄賂叫“雅賄”,即給官員送字畫、古董等,既可達到行賄目的,又顯得“高雅”,便於官員接受,也不易被察覺、查處。“雅賄”多借古董商之手進行。古董商將名貴字畫或稀世之珍的古董三文不值兩文“賣給”官員,再由行賄者跟古董商按實際價格結清貨款。
這種方式的行賄,非常詭秘。對古董店的貓膩,朝廷不是不知,為防范和杜絕“雅賄”———當然完全杜絕是做不到的,清朝禁止官員出入古玩鋪。
清代劉聲木《萇楚齋五筆》一書雲:咸豐年間,“當時有某侍郎,偶至琉璃廠古玩鋪閑坐,即為御史論列,獲咎家居,亦為大眾所不齒”。有一個侍郎(“副部級”官員),偶爾至北京琉璃廠坐坐,即遭御史彈劾,丟了官職,賦閑在家。不僅如此,還被眾人唾棄。
據此書說,光緒以后,情況大變。軍機處官員、尚書、侍郎等人,就不是逛古玩店了,而是“自開古玩鋪、碑帖店,自題店招牌,公然出入其間,肆無忌憚”。向他們行賄的人,有的自稱“門生”,孝敬他們銀子稱“太平錢”,還有什麼“點心錢”。“廉恥道喪,實始於此”。劉聲木說,清朝敗亡,未嘗不由於官員經商、腐敗,並非由於一人憤而振臂高呼,而是由於“萬眾皆叛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