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中国陆军,起飞!(海外版记者走基层)【2】

陈振凯/文 赵永琦/摄影

2012年05月18日11:01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学员进行野外作战演习

 陆军之鹰从这里起飞

这儿有太多荣誉和骄傲

在李德修、李伟、黄殿义、王新洲等陆航人的记忆中,以前当飞行员极有荣誉感,“带大红花,敲锣打鼓,骑着自行车一直送到县里。”随着时代进步,虽然招飞人数在增加,能当上飞行员仍是无数人的梦想。

当飞行员是个人荣誉,而培养出优质飞行员则是学院的追求。“组建以来,学院为陆航、空军和武警部队输送了数万名各类人才。目前,全军陆航部门80%以上的飞行员、85%的机务人员均为学院毕业,65%以上的旅团领导干部曾在学院受训。”提起这些数字,李德修满是自豪。

“飞行员的高质量,是靠‘全程淘汰’淘汰出来的,从入学到毕业,淘汰率在30%-35%之间。”此外,为提高学员水平,每年的实飞训练时间,从以前的几十小时,提高了现在的上百小时,翻了一倍。现在,陆航学院每年约培养数百名飞行员和机务人员。

据介绍,陆航学院一大特点是,培养的直升机人才比较全面,指挥、飞行、机务、短班等等,均能培养。一年毕业的学员,可以填充起一个陆航团所需的各类人才。

在院史馆内,讲解员介绍,学院许多毕业生出现在抢险救灾、神舟飞船回收、军事演习一线。汶川地震期间牺牲的“英雄陆航团”邱光华机组成员李月、陈林,是学院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

和一般地方高校里,灯箱多为广告牌不同,陆航学院内,路边灯杆上的圆形灯箱叫做“笑脸灯箱”,一个个名师的笑脸,阳光灿烂,印在灯箱上,极为醒目。学院集中了我军直升机飞行训练方面的各类拔尖教师。李德修副院长,从事飞行事业30年,现为特级飞行员,四种气象机长、教员、指挥员,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带队执行过“利剑98”、“广字22”、“砺剑2000”等重大军演。李伟少将从事航空事业40余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奖……

此外,学院某飞行训练团安全飞行57年,是全军航空兵部队安全飞行的一面旗帜。学院还与韩国等5国的陆航学院和国防大学等一批军内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多项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批研究成果在陆航部队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