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欺詐上市形成鏈條 監管打擊如同撓痒

【海外版】股市輕罰造假無異於縱容(圖)

2013年07月08日08:2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隨著証監會公布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征求意見稿已滿一個月,市場對於正式方案中加重處罰股市造假行為的呼聲日益高漲。盡管在征求意見稿中加強了對新股發行過程中造假行為的監管,但市場普遍認為對造假的懲處力度仍很不夠。

  隨著証監會公布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征求意見稿已滿一個月,市場對於正式方案中加重處罰股市造假行為的呼聲日益高漲。盡管在征求意見稿中加強了對新股發行過程中造假行為的監管,但市場普遍認為對造假的懲處力度仍很不夠。尤其是証監會對萬福生科欺詐上市事件的處理結果被認為處罰過輕,平安証券因此事隻被暫停三個月保薦資格,而保薦人隻被罰款30萬。輕罰造假無異於隔靴搔痒,違法成本過低隻會縱容上市公司造假成風,因此必須加大証券犯罪的法律懲處力度。

  失信造假是股市頑症

  從綠大地造假事件到此次萬福生科欺詐上市,從偽造財務報表到IPO“帶病”上市,造假之風已經滲透到中國股市的各個方面。不斷發生的造假事件,已經嚴重侵害了投資者利益,也是A股市場當前成為全球表現最差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造假絕對不是個案。”証監會副主席姚剛近日表示,在涉及財務大檢查的近900家企業,其中終止審核269家,抽簽抽中30家企業,抽中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這足以說明目前信息披露的質量令人擔憂。不解決財務核查真實性問題,其他方面改革都不要談。

  “30家被抽中的企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沒有被抽中的600多家公司呢?抽中的企業接近百分百或多或少地造假,情況讓人不寒而栗。”財經評論員葉檀表示,造假嚴重的公司不在萬福生科、綠大地之下。有的公司控制若干個人銀行賬號,利用公司自有資金在公司和個人銀行賬戶之間劃轉,虛增收入,從而虛增利潤﹔也有的公司偽造銀行憑証,有的竟高達1300多張,累計金額達14億元。中介機構走過場算是輕的,很多時候參與造假,成為點撥企業的“高人”。

分享到:

(責編:夏麗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