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加藤嘉一:“我想在中國做村官” (3)

2011年11月02日18:14    來源:人民網-《環球人物》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加藤也是感性的。他在專欄裡寫道:“在一片水田上,我看到了無數發亮的螢火虫。我很受感動,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靜靜地聽著這些螢火虫飛翔的聲音,看著它們螢火閃爍的樣子,直到它們消失……”

    聽記者說起這一段時,加藤微微地笑了:“隻身來到中國的第一夜,我就掉下了眼淚。想媽媽了。” “之后的一些夜晚,有時醒來,發現枕頭上也是濡濕的一片。媽媽從小教育我,男孩子的眼淚不要給別人看。”加藤還跟記者分享了他媽媽的另一句“名言”:“吃飯隻吃六分飽。”這被加藤貫徹到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中——求知若渴,虛心若愚。“永遠保持一個飢渴的狀態,對世界的未知充滿渴望。”

    加藤說,他從來不知道什麼是“足夠好”,他對自己有種近乎完美主義的要求,唯一沒有要求的就是飲食。“我永遠在家門口吃8塊錢的雞蛋面或炒飯。有時剛寫完稿子,會多獎勵自己一個1塊錢的鹵蛋。”他對錢也沒有什麼概念,加藤現在每個月要寫25篇專欄文章,每篇2500字,他太忙了,忙到根本想不起來自己到底賺了多少稿費。

    精明、沖動﹔感性、理性﹔理想、現實,哪一個是真實的他呢?加藤笑稱:“都是吧,我就是一個特別糾結的人。”

    “我顯然不是間諜”

    加藤現在幾乎每個月都要在日本與中國之間往返一次,“有兩件主要的公務:一件是推進日本的災后重建,另一件就是推動日本與中國的關系。”他這次回日本是為了在慶應大學的講課,主要內容是中國問題與東亞的國際關系。此外,他還要參加一個演講,主題是“年輕人推動下的中日關系”。日本教育部、外務省和財務省的官員也都與加藤保持著聯系,他們常就一些中國問題傾聽加藤的意見。

    “所以就這樣,中國—日本,日本—中國地飛來飛去,成了常態。”他用手指來回畫著弧線。

    環球人物雜志:你在中國待了8年,你對中國印象如何?

    加藤嘉一:中國正處在一個想知道外國人對她的看法的階段,一個比較包容的階段。而我正是一個想了解中國,並樂於見到她往越來越好、越來越人性化的方向發展的外國人。中國有很多地方做得不錯,最大的問題在於太要面子,以至於現在做什麼不像什麼。機場不像機場,農村不像農村,高校不像高校。

    環球人物雜志:有人質疑你對了解中國社會的熱情為何這麼高漲,猜測你是間諜,你對此有何回應?

    加藤嘉一:這些人首先要搞清楚間諜的概念。間諜是利用不正當的秘密手段,獲得政府機密,以金錢為目的的人。而我的一切行為都是透明、正當的,了解中國也不是為了賺錢。我顯然不是間諜。

    但我並不害怕被他們誤解,他們的攻擊也傷害不到我,我隻會從他們的聲音中反觀中國的“憤青”。我是抱著一種學習的精神來觀察中國的,每天都在積累,每天都“在路上”。

【1】 【2】 【3】 【4】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