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首页|国内|国际|台湾|港澳|华人|评论|留学|创投|娱乐|文史|书画|旅游|视频|汉语|地方|论坛
海外网>>旅游>>旅游维权

报团泰国游问题一箩筐 旅游陷阱防不胜防 【4】

2012年11月07日11:03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摘要:跟团出游原本是让游客最省心的、最方便的,交通、住宿、饮食一概不用操心,但在良莠不齐的旅行社中,你或许就会碰上被拼团、领队甩团、强迫自费、擅自缩短游览时间等一系列让人不悦的遭遇,那么此时出游的好心情完全会被破坏。

  业内人士谈潜规则

  揭秘人:环境国旅总裁钟晖、国旅总社国内旅游部副总经理孙立群

  潜规则1

  “一人成团”还是“一人发团”

  孙立群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有不少旅行社都打着“一人成团”的旗号招揽游客,但实际上大多存在着拼团的隐患。有不少人为了玩得轻松都希望走小团,所以看到线路上写着“一人成团”就会优先考虑。而旅行社方面其实是拿这个当幌子,有可能真的一个人报名后就从北京出发了,但到了当地马上和别的社的游客拼成了一个几十人的大团。

  当然,独立成团和拼团的成本相差很多,正规的信誉好的旅行社一般会在线路中对此作出详细说明,但也不排除有的旅行社是拿这个赌概率,万一被吸引来的游客够一定量了也可能独立成团,而到底是“一人成团”还是“一人发团”,事先绝对要搞清楚。

  潜规则2

  特殊人群加钱没商量

  前几年,老人、小孩、老师、记者等特殊人群都会在出游时受到“加钱”的不平等待遇,后来《旅行社条例》中对此已作出明令禁止,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特殊人群加价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钟晖告诉记者,除了统一标价的少数大社外,造成其他很多组团社加价的原因主要是相关地接社认为这些特殊人群购买力低,或者维权意识强,容易对其造成风险或无法使其收回成本。这在东南亚、港澳、云南、四川线路中比较普遍。而近几年比较典型的还有澳大利亚,因为受当地两家地接社的控制,国内不少旅行社都走上加价的道路,其中“老人”“北京人”“夫妻”等特殊人群最容易受价格歧视,而旅行社往往在收客时把特殊人群细化分类,这样团里的人都是加价后招上来的,互相问起来也不会引起怀疑。

  潜规则3

  酒店星级找不到

  在报名时,游客往往会在酒店一栏中看到“入住某星级酒店或按某星级标准建造酒店”的描述。而到了当地之后往往发现入住的酒店根本没有相关星级的挂牌,同时房间条件也不如预期的好。

  孙立群对此表示,关于酒店标准,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现在的确有不少旅行社利用这种文字游戏以次充好。但同时,也有一些新建成的酒店还没赶上评级或者为了在当地避税而不去主动评级,不过设施条件却一点不比挂牌酒店差,这种情况游客往往都会认可,不过出发前一定要明确告知。其实类似的酒店标准乱象还需要整体酒店行业加强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责任编辑:盖巍)

相关新闻 >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视频 >

  • 海外网宣传片海外网宣传片
  • 卫星拍摄美国桑迪卫星拍摄美国桑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