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11月1日电 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全文如下:
内地经济回稳,加上人民币汇价升值步伐有提速的迹象,触发新一轮热钱涌港,推动近期港股持续向上,十月份累升百分之三点八,跑赢全球。但投资者要留意热钱特性是来去匆匆,股市波动性势必进一步加剧,一不小心随时成为大鳄点心。
本港金管局在过去两周内五度出手遏抑港汇强势,合共承接了逾一百七十亿港元买盘,令本港银行体系结余增加至一千六百五十七亿元,不排除稍后续有千亿计的资金流入本港市场,使人对港股前景有无限憧憬,投资者入市转趋积极,一度出现十连升的走势。
不过,港股去向不能单纯看资金流向,还要取决世界经济表现,特别是内地与本港经济好坏,对企业业绩有直接影响,最终会反映在股价之上。
当前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稳定性因素,例如欧债危机未解,而中国经济触底反弹也是未知之数。其实,十月环球股市表现差强人意,欧美股市互有升跌,而亚洲股市表现更呈两极化,其中台股成为全球表现最差市场,惟港股升幅却全球称冠。
今年九月美联储局推出QE3,欧央行无限量购买欧猪国国债,日本亦持续推出量宽政策,资金进一步氾滥,原本市场一面倒看好环球股市前景,但从十月市况来看,显然事与愿违。
美股在十月不升反跌百分之二,有人趁好消息获利回吐,亦有人忧虑美国总统大选后,经济会走样,加上财政悬崖威胁与企业业绩令人失望,触发美股颇大的回吐压力。
至于欧洲股市,由于市场憧憬西班牙快将向欧盟寻求全面援助,暂时纾解欧债危机疑虑,西班牙与意大利股市在十月急弹百分之一点六与百分之二点八,连带德法英股市也有不同程度升幅,可是欧洲股市只是技术性反弹,上升持续性成疑。
十月亚洲新兴市场股市表现令人大跌眼镜,QE3效应下,热钱并非一窝蜂涌向亚洲股市,只是个别市场受惠。十月亚洲股市跌多升少,下跌市场分别有台股、韩股、泰股、新加坡股市、内地股市与印度股市,当中台股与韩股最伤,重挫百分之七与百分之四点二,前者更成为十月全球股市包尾大幡。全球而言,上升市场则不多,包括有港股、印尼股市与马来西亚股市等市场。
由于世界经济前景持续不明朗,台湾及韩国半导体科技股业绩首当其冲,股价应声下挫,导致台股与韩股大幅跑输全球。
港股在经济放缓声中,仍能在十月逆市上升百分之三点八,成为全球股市最大赢家,主要是受惠内地经济有迹象回稳,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加快,热钱集中涌进本港市场。
换言之,港股升势可否持续下去,要视乎人民币汇价表现而定。十月人民币兑美元累升了百分之零点七八,超出市场估计,成为十月升幅第三大的亚洲货币。
由此可见,一枝独秀劲升的港股,与环球股市表现背道而驰,升市靠赖热钱支撑,基础并不稳固。一旦人民币兑美元暂缓升值,甚至掉头向下,涌港资金流向有可能逆转。况且世界经济最坏情况可能还在后头,环球股市孕育大牛市谈何容易,目前港股可说“升中有忧”。
(责任编辑: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