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通过香港街道看尘封历史 随处可见以港督为名

2012年10月26日15: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中新网9月3日电 很多香港人对殖民地时代的历史知道多少呢?对香港街道命名认识多少呢?对香港百年老字号的兴衰又有几许了解呢?这一切虽然已成为尘封的过去,但历史是给后人作为一面镜子的,鉴古知今,认识过去就是为了未来走更稳固的路,今天开始,香港《成报》刊发“香港掌故系列”报道,带领读者一道走入时光隧道,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更好地认识港人所立足的香港。

该组报道第一篇向读者介绍了香港街道命名的一些背后故事。

香港街道的命名,与英国人管治文化很有关连,例如以英皇室贵族、历任港督、英国历史名人,甚至是英国地名命名。

香港境内总共有4,000多条街道,早年建设及命名的街道很多都有其典故,记录着当时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等等,英军在1841年占领香港,同年6月宣布香港为自由港,朝着成为转口港的目标发展,并划出维多利亚湾地段40幅土地公开投标拍卖,鼓励商人投资兴建楼宇,当时香港岛人口约5,000人。当时的香港街道大都是先拟定英文街名,之后再译成中文。而这些英文名字多为纪念英国皇室贵族、港英重要人物,包括当时在任的总督、辅政司及工务局首长,也有以富商和社会领袖名字来命名的。

1842年2月,香港政府开始进行基建,首先建筑位于海旁市中心的第一条马路,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皇,叫“Queen's Road”,起点在水坑口街,维多利亚女皇是“女皇”,应译为女皇大道,但当时的翻译员把Queen误译为“皇后”,所以得名“皇后大道”,港英政府曾于1890年澄清,但由于已沿用几十年,所以港府亦无意更改“皇后大道”的中文译名。其后皇后大道再向西区伸展,就分称为皇后大道中及皇后大道西。最后再向东伸展到湾仔之一段,叫皇后大道东。当年建设“皇后大道”中及东西两路时,把开山石块投入附近海边,成为现在的“新填地”。坐落在中环街市旁的域多利皇后街(Queen Victoria Street),同样是把“Queen”译为“皇后”,亦沿用不改。

 

(责任编辑:赵鸣飞)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