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从《万山红遍》只有七幅说起【2】

2012年10月22日17:16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艺术品鉴定有其特殊性,可以由权威解读但不能由权威确定。正如林妹妹在宝玉和焦大眼中,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按宝玉或焦大的标准确定美丑。艺术的魅力正在于此,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红楼梦。

人们的感觉或领悟是会受外界影响,并会为一些利益或诱导所左右。经常见到一些人在博物馆见到一些来路清楚,但雕工粗劣,神情板滞的雕像只要手脚残缺,都会大呼“东方维纳斯”,发自内心的感动。实际上,西方博物馆收藏维纳斯很多,只是在卢浮宫收藏的米洛的维纳斯是公认最美的。

笔者曾将十张博物馆来源清楚的精美古石雕图片,背景处理后发到一个有名收藏网站,结果全遭拍砖,斥为太假。不乏极尽嘲弄揶揄之能事,其中有几位深得笔者赞许;论证严密,语言辛辣老道,极具文采。可惜的是,结论是错的。

同样一件东西,摆在或出在不同地方,人们感受迥异。他们理由只有一个,你怎么可能有这个?得值多少钱?在有了主观的结论后再找论据,只能沦为笑柄。

还是回到《万山红遍》,我们丝毫不用怀疑邹佩珠阿姨的人品。但人的记忆和感知,是会出差错的。并且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表述的?是否有误读、误导?并且画作已改变所有权或流入市场成为商品,画家本人或亲属,并不天然具有裁量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如果将只有七幅表述做为个人回忆或证词未尝不可,用“据我所知作过七幅”较为准确,如果以此做为学朮上或法律上的定论则于法无据,于理不合。如果有第八张出现,引起争议,当然不能仅凭一人之言,并且可能因当亊人年亊巳高、或有直接利益关系而使证言大打折扣。

如果出现笫八甚至第n幅作品,只能就这些作品本身做出科学的鉴定,这在技朮上毫无障碍。而不能根据这些不靠谱、无法律依据,不合逻辑的一家之言否定可能的客观存在。即使是伟人名人也不能、更无法一句顶一万句。即使一时成功,最终只能沦为千古笑柄。

这实际上是遵从一个简单的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付出一代人的代价并在继续付出。

时下的收藏市场让人越来越看不懂,真伪鉴定往往看有无出版物、影像资料,亲属或本人证明。权威专家或权威机构认可,而对作品本身人们并不关注。听说天价假画,天价玉衣,玉凳都经很大很大的权威或嫡系亲属认可。权威亲属或本人都有认知误差戓出错的时候,影像资料或出版物造假比仿制文物本身更容易。

理论上做到完全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不能分辨是我们能力不够或因利益不愿分辨。在诚信缺失,规则不健全的环境下,应该重视硬指标即科学检测的数据。我们在使用干部时,所谓徳,能,勤,绩不好量化,大多要附加一些硬杠子,如年龄、学历、任职时间等。主管机构往往乐于采用,容易被人接受,不得罪人,所以大多官员在公务繁忙中对文凭追求乐此不疲。

有人惊呼收藏市场巳成为只有上家和下家的传销场,低俗,混乱,置身其中的人时常胆战心惊。

(责任编辑:刘玮鸿)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