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11:24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领导人的声音铿锵有力。“幸福”等字样已经写入不少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最具幸福感”也成为不少城市的宣传口号。
当然,理念的转变只是第一步。
专家普遍认为,理念转变的同时更关键是要有执行力,政府要用执政能力落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构成幸福的点点滴滴,让虚的幸福感成为实的好生活。
“如何寻找幸福?作为政府来讲,提高满意度,从社会保障,从社会分配,去做更多的事儿。”在唐钧看来,“心理层面的东西,用行政手段管理不了;物质相关联的,政府可以。”
当然,公共幸福也并不意味着公民个人可以坐享其成。张孝德就表示,除政府外,公共幸福亦是“人人有责”。高速免费、景点降价,刚刚过去的黄金周中本来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幸福,却因为多少人占用应急车道、乱扔垃圾而大打折扣?“这些人一时的方便惬意以损害公共幸福为代价,因此个人素质修养的提升也是公共幸福的必要条件。”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的手上,在政府的政策和行动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