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农村:注入城乡统筹新活力
聚地先聚民,安民先安居。在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整治的过程中,仪征坚持把安置好作为移得出、促发展重要前提,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分配机制,走出了一条聚地与聚人联动、安居与安民并进的新路,农村面貌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仪征的中后山区,原本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新农村建设也因内生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一些庄台由于没有规划,自发扩张,缺乏管理,脏、乱、差长期成为村庄的代名词。近年来,仪征利用万顷良田等土地整治项目运作带来的强劲资金流,采取零拆整建的形式,有效撬动了农民投资建房的积极性,投资的乘数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据统计,仪征通过挂钩项目带动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投入规模在16亿元左右,先后建成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42个,3688户农户搬进了新家,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42平方米。这对于农村来说无论是投入强度,还是政府的补助力度,都是非常罕见的。投入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效用的就是农民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的改善。放眼望去,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尽收眼底,不禁让人联想到“田成方、路成网、家家户户住楼房”的民间小调曾经对新农村的憧憬,而今已在仪征的中后山区变成了现实图景,无疑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来汪云村,房子稀稀拉拉,到处杂草丛生。整村搬迁后,新建的集中居住区,单门独院的特色保持了下来,整齐划一的建筑风格,俨然跟城市社区没有任何不同。
去年,江苏省李学勇省长到仪征调研时,亲自到集中居住区的农民的家中了解和查看居民的生活情况,在农户刘忠宝家中,看到水、电、气、网一应俱全,洗衣机、空调、电脑等家电应有尽有时,他对仪征把开展万顷良田整治与推动农民集中居住结合起来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现在,农民集中居住区成了土地整治项目“移民”的安居地,也成了人气与目光的集聚地,磁吸效应不断放大,在一些小区,非项目区居民入区建房户数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我们在采访其中一户农户李波时,他说:“看到邻庄的农户现在都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环境干净了,出行方便了,生活也舒适了。你看,人多也热闹,还互相有个照应。尽管现在入住项目区没有补助,但生活好了,我们还是愿意搬进去,还是沾了党和政府的光。”
农民搬进集中居住区后,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讲卫生、讲礼貌的自觉性也高涨了起来。今年,仪征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行动,这些搬迁安置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因基础条件好,首批就纳入了星级庄台创建计划,配备了保洁员,配齐了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落实了长效管护措施,良好的生活生态环境有了更为持久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