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是美术家精神追求和技法材质运用的奇妙融合。美术家杨受安从不同角度、在不同题材中,运用不同绘画艺术语言,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精神追求。他的绘画语言比语言文字更真实、更准确地将人物、将自然万象表现出来,给我们的知觉以更强烈的感受。在不断地锤练技法、提高素养的艺术创作、教学中,杨受安老师逐渐完善和形成了有个性的绘画语言,从而也找到了自己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
在认识、表现对象时,美术家孜孜以求的是什么?是表达技法技巧的纯熟?是绘画语言的特色?当然是的。但美术家穷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当是在技法技巧和绘画语言、绘画图式、绘画动机的探寻之中将它们与学识积累、思想修养、人生感悟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最可贵的个人的艺术风格 。
因为,艺术风格是美术家创作个性的整体性特色,是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统一所呈现出来的整体艺术特征,是美术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的整体表现。艺术风格和作品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美术家杨受安的艺术风格必然具体落实到他创作的作品上,统一于他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体现在他鲜明的、独特的,却又具有各不相同的、多样性的艺术特色的作品中。
《一年辛苦又落空》是他的毕业创作,从本科三年级开始构思,收集素材,《喜量新田》是此后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内容的时代痕迹一目了然。但朴实的作风已然凸显 。经过《浓妆》、《小丑》、《川剧演员》到《在那遥远的地方》、《傍晚》、《 等待》,虽然仍沿着一以贯之的实写手法,但绘画语言却不尽相同。《浓妆》、《川剧演员》的题材同是一类,同样以后台的色彩鲜豔的戏服为背景《浓妆》色彩绚丽,为较好地表现年轻的女演员的形象特点,采用了描画的笔触。《川剧演员》画的是著名川剧演员陈全波。陈全波从小学艺,他的人生如他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一样多姿多彩。这幅作品较好地展现了他乐观、诙谐、豁达的性格。 《小丑》是速写性的作品,运笔有点像中国画的写意,简练、生动。同是用笔,《女学生》灵动,《卓玛》沉稳,《在那遥远的地方》兼工带写, 与《女人体之一》和《女人体之二》的细腻笔法截然不同。
到《烽火岁月》,杨受安老师的个人艺术风格已见端倪,可他没有固步自封,他希望自己的个人艺术风格在稳定中去寻找变异,在多样中去追寻统一。
同为色粉笔作品,《扎西老人》、《康巴汉子》、《康巴人》与《盛装藏女》、《女教授肖像》、《苗女》及《山花》,从色彩、笔法的运用,到人物外貌、心理、性格的刻画,都可见杨受安为达到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塑造形象的良苦用心。
近年,杨受安老师创作了很多油画风景作品。不妨借用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关于艺术风格的分类,来看杨受安老师风景油画作品的特色:《春早》 、《川西三月》着手成春 ;《乡路弯弯》、《小路》要路愈远;《林间小河》、《水田》、《池塘》如清歌之曲;《静静的嘉陵江》、《微山湖上》 似素处以默 ;《夜店》、《山乡夜色》夜渚月明 ;《上里》、 《老屋》 清露未晞;实境中有流动,疏野中有 旷达,含蓄中有缜密,妙造自然,自然清奇。
他不停地探索技法与风格的关系,不断地探索绘画形象与语言符号的关系,这样的探索,使他的艺术风格在演变中逐渐趋于成熟,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他的视觉形象语言,深刻地改变着他观察、表现对象的审美方式。我想,这大约就是美术家一生孜孜以求那可贵的个人艺术风格的意义所在吧。
川西三月(油画)50cmX70cm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