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24日11:45 来源:中央电视台 手机看新闻
四年之后,林毅夫重返北大的朗润园,老师们都说,他既有变化,也有不变的地方。
黄益平教授告诉记者,他表示自己能够感觉到林毅夫的变化,林教授站得更高了,看的也更远了,以前林教授研究更多的事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现在他能用更高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在世行的工作经历对他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推进。
姚洋教授则表示,林毅夫教授对于学术的追求一点也没有变,他有一种非常好的学术精神,他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这是作为一个学者最重要的东西。
三
世界银行是全球最大的发展机构,在世行工作期间,作为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要管理世行庞大的研究部门,制定世行发展战略,而身兼高级副行长,他还要参与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四年的世行之路,学者林毅夫、官员林毅夫,这两种角色转换间,林毅夫又有哪些收获?在采访中,这位经济学家跟记者分享了他的所思所悟。
6月18日是记者专访林毅夫的日子。就在采访开始之前,林老师提出,想亲自看看镜头中的自己。他认真地看了几遍,注意到背景中的书柜有些空,他还是请同事们搬来了一些书,把书柜布置一下。
刚刚回到国内不久,他的办公室还显得空荡荡的。林毅夫告诉记者,他随身带着的所有的书和资料,还在归国的路上。
等待布置书柜的时间里,林毅夫还向记者谈起了他喜欢读的书籍。他一直都钟爱阅读经典,在不少演讲和课堂上,他常常也是引经据典。他告诉记者,他比较喜欢看经典的东西,像《老子》,他看过至少100遍,而《道德经》已经读过好几百遍了。
有很多人都问林毅夫去世行为世行带去了什么,对此,林毅夫的答案是:十年前刚到世行的时候,就像一个在农村长大的高中生,突然到一个大城市来上大学,那充满了期许,充满了兴奋,希望自己也能尽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这可以说是当时的心情。回顾来讲这四年到底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这应该由别人来评论,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讲,那就是尽他所能。
在自己最初到世行的时候,林毅夫也有很多的不适应,最不适应的是在北大自己是一位学者,比较自由,而世行是一个国际的发展机构,也是一个国际的大的官僚机构,自己成了一个官员,这跟当教授的生活是很不一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