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火车票实名制:割了黄牛“暗疮” 带来效率阵痛 

2012年01月19日10:38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实名制火车票(资料片)

今年1月1日起,火车票实名制历经一路坎坷之后,终于在民众的一片呼声中变成现实。但其效果如何?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买票难”?能否真正打击黄牛党?在春运超乎平常的客流中,实名制带来的效率损失又如何化解?春运进行到现在,这些似乎仍是悬而未决的谜团。

>>争议不断

历经八年终问世

今年的春运,火车票实名制无疑是一个最大的亮点。很多人并不知道,从2003年春运期间重庆火车站的率先尝试,到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行,火车票实名制前后历经了八年的时间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早在2003年春运期间,重庆火车站率先试行车票背面填写姓名,由车站派出所盖章,旅客持证登车。但这种“准实名制”仅实行6天便夭折。原因是购票旅客多、登记难导致大批的进站旅客误车。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黄光苗等代表建议铁道部、公安部、工信部联手推动实施火车票实名制,最后议案石沉大海。

历经长达八年的拉锯战,实名制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先后在动车票、网络订票上经历了短暂的试点后,终于“空降实施”。

>>优势凸显

有效遏制黄牛党

“毋庸置疑,济南铁路局的实名制自去年12月27日率先实施以来,在打击票贩子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实名制让传统意义上的黄牛已经消失了。”济南铁路公安处一位宣传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一些开往乌鲁木齐、重庆、哈尔滨的票,黄牛通过雇人排队、退票窗口收购等措施,大量囤票然后再寻找买家高价卖出。现在这已经不可能了。”

之所以黄牛党没有全部消失,铁路公安负责人表示,“这是由于个别旅客太懒,花钱雇所谓的黄牛替自己买票。我们逮到的就是这种跑腿代劳的伪黄牛。其实实名制后,大家的买票机会都是平等的,黄牛也没啥好手段买到票。”

山东交通出行平台的公众出行专家孙晓波认为,火车票实名制是公众交通出行史上的一个创新性突破,“它使人们享受到了公平的买票权利,以前春节回家都得托关系找票贩子,公民乘坐火车变成了一种没有权利和尊严的选择。”他表示,火车票实名制还有助于增强社会治安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