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傳佛教是藏族傳統文化的基礎,對中國西藏的政治、經濟、教育、生活與習俗諸方面,均有深刻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就是通過寺廟產生的。 |
扎葉巴寺
扎葉巴寺緊緊嵌於崖縫中,相傳是鬆贊干布留下血脈的藏地王妃——芒薩尺姜所建的修行神廟。
8世紀,赤鬆德贊倡興佛教,從印度請蓮花生大師前來弘揚佛法,蓮花生大師在扎葉巴寺修行傳教時,營造了“108大成就者”修行洞,從此這裡便成為吐蕃著名的密法修行道場。11世紀,阿底峽在扎葉巴寺“彌勒殿”收徒傳教5年,扎葉巴成為噶當派的重要道場。1647年,五世達賴在扎葉巴寺建立了四層樓的格魯派僧院,同時建成供養佛殿、護法神殿、達賴寢宮等,供奉阿底峽、仲敦巴、宗喀巴等塑像,並有僧侶160人。到了18世紀,扎葉巴寺建立了格魯派密宗院。
如今,裡面有鬆贊干布修行的法王洞(外面修了一座小佛殿“祖拉康”)、蓮花生修行的月亮洞、刺殺吐蕃末代贊普的拉龍、白吉多吉修行的拉隆洞、阿底峽修行的祖師洞等等眾多崖洞,相傳有人曾在這裡挖掘到伏藏經典。
熱振寺
熱振寺因其為噶當派的主寺,再加上熱振活佛極高的權威和聲望,在藏傳佛教中具有極高的地位,也是藏北重要的旅游勝地。
熱振寺有一些非同一般的“看點”,不可錯過。如每年藏歷4月15日的“迎鳥節”和7月15日的“帕邦唐廓節”。
“迎鳥節”是根據熱振寺當地的氣候條件決定的,每當舉行杜鵑鳥供奉日時,僧人達百余人,敬獻供品若干,並且還要舉行隆重跳神活動,以求賜福。
“帕邦當廓節”最初只是純宗教性的轉經活動,后來逐漸發展成為除宗教活動外,農牧民進行各類商品交換,開展文娛活動的綜合性節日,節日的高潮是熱振寺的十二項“羌姆”。跳神地點背靠的一道瑪尼牆,面向一個很大的斜坡,是觀看熱振寺羌姆的不錯觀測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