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拼”購買力增強了?
奢侈品上調歐洲定價補“匯差”
相比旅游的紙上邏輯、海外置業的不切實際,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購物神話甚至更令人迷惑。“你把我八達通裡的錢都用掉吧!港元一路跌,越放越不值錢啊!”去年初到香港探過偶像班的張楨,將還存有500港元的八達通卡交給了這個月去香港旅行的表姐。
網友“ID一致”記憶中,2000年前后,在深圳的便利店用港幣買東西,1港幣還可兌換1.1元人民幣,十年過去,挂鉤美元的1港幣竟隻能兌換0.8048元人民幣了。“以前在香港看到接受人民幣支付的商鋪上面寫著‘1:1’的匯率,你會覺得花人民幣劃算,現在這些牌子還是寫著‘1:1’,情況卻正好相反。”
按邏輯推理,人民幣對港幣升值后,即便香港的定價和內地一致,去港血拼也相當於打了8折。但實際情況卻是,必須大宗購買才能利用匯率真正省錢。記者注意到,上海到九龍的火車票往返在800元左右,加上當地住宿昂貴,就算是在最廉價的重慶大廈投宿小客棧“格子間”,兩晚的成本也需要400元。而據相關規定,內地居民境外購物回來應按照物品價格報關納稅。其中入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用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海關才予以免稅放行,5000元之上的則要視商品類型計收不同稅率的關稅。
這就意味著在香港的血拼主要火力應集中在奢侈品領域,但從以往經驗看,由於近幾年人民幣兌歐元從“10時代”一腳跨入“8時代”,還一度試探“7時代”,國外大牌們似乎也摸准了中國人的心理,頻頻上調歐洲市場產品定價,以彌補匯差。Gucci就在新年時在歐洲市場上調價格,漲幅為3%左右,Chanel也在歐洲漲價,部分產品的漲價幅度為10%左右,Chanel美國專櫃的價格全面上調,積累近幾年漲幅已經超過歐元對人民幣20%的貶值幅度。
世界奢侈品協會也發布報告稱,雖然歐元貶值將加速奢侈品“被貶值”,奢侈品集團為了保留品牌的高價值形象而將全球性漲價作為重要策略,歐洲市場調價又將使全球其他國家按照歐洲市場上浮比例,這種趨勢是不可逆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