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09: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在被朝陽染成金色的清晨,三兩成群的孩子不斷地、在被警戒線隔開的小小通道裡或快或慢地向小學校門走去。
在這群孩子中,一個纖細的小女孩的身影一直被我的目光鎖定著。背上那個跟她身材相比顯得十分巨大的書包,讓她不得不用力把身體往前探才能保持平衡。
這個小小的女孩就是我6歲的女兒。
一個月前我堅定地把她送入了小學校門,用每天清晨親手烹制的早飯、傍晚的第一個微笑作為禮物,慶祝她人生中重要的成長。
然而,隨著小學生活的真正開始,我的堅定卻變成一天濃似一天的疑慮。
一進校門的下馬威
我用了6年力圖把女兒培養成“她自己”,告訴她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讓她慢慢明白“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好”。
但是,剛剛過去的這一個月,我的這個理念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戰。
幾十年前,自己也曾經是一名小學生,知道學校裡最大的規矩就是整齊劃一,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這個社會到處都在張揚個性,依此推斷,現在的孩子即使不能張揚,至少也不至於被壓抑。
沒想到僅准備學具一項,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開學第一次家長會結束后,老師給了一份極為詳盡的PPT,對買什麼樣的本、筆、文具袋、文件袋、舞蹈鞋等都作出了詳細的規定,對每一本書、每一個本包什麼樣的皮,包多厚的皮,名字寫在哪裡,用什麼方式寫也都規定得一清二楚。
那個周末我們奔波在家附近的幾個大超市和批發市場裡,採購著老師開列的各項用品,一項項地落實。
沒想到,很多孩子的用品都不合格,也包括我女兒。
那天回來,女兒著急地怪我:“為什麼不給我買一雙白色的舞蹈鞋?”因為女兒一直在學舞蹈,家裡有好幾雙規范的芭蕾舞舞蹈用鞋。怎麼會不合格?
女兒說,老師交代了一定要買白色的,前面是寬寬的鬆緊帶而不是細鞋帶的。
“又不是上台表演,平時上課用,有必要這麼統一嗎?”幾天的奔波焦躁,讓舞蹈鞋成了壓垮我的“那根稻草”,“就穿這個,不用非得換。”我生硬地對女兒說。
女兒沒出聲,我轉身一看她的眼睛裡充滿了淚水,臉上寫著焦急和恐懼,小聲對我說,“有小朋友已經挨批評了。”
我怎麼可能讓剛剛上學的女兒因為這點兒小事就受到責備,怎麼能讓她這麼無助?!
我立刻起身帶著女兒到老師推薦的商店去買了合乎要求的舞蹈鞋。
女兒的心情平復了,但是我卻異常難受,我不停地問自己:是我錯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