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09: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熱愛集體的“小紅旗”是家長買的東西換來的
還有一個困惑,我用了6年讓孩子明白禮物不是做事的動因,所以,我盡量不把獲得禮物作為讓孩子做事的交換條件。
但是,這些天女兒已經用“小貼畫”成功地換回了兩塊橡皮,又用幾張印著圖案的小紙片換回了一塊棒棒糖,她還在一個小本子上積攢著另外一堆“小貼畫”,據說攢夠了10個就能換回更大的禮物。為了讓孩子自己在班級牆上“熱愛集體”一欄中插上更多的“小紅旗”,我們給班裡買了綠色植物、餐巾紙,送去了美化牆壁的牆貼、參與本該由學生自己參與的班徽設計……
與現代教育觀尖銳對立的教育方法在我女兒入學后都在硬生生地發生著。
再過6年,這所名牌小學能還給我一個充滿創造性的孩子嗎
這些年社會輿論不是一直在討論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嗎?可是你去小學裡聽聽課就能發現:下課會有人喊,都去喝水上廁所了,大家聽令而出﹔上課都把小手交叉放在課桌上﹔回答問題都把手舉得一樣高﹔打開書包所有孩子的書皮都一模一樣﹔所有的鉛筆都是2H的,連筆尖都要一樣的粗細﹔連書皮上的名字都要一種式樣寫在同一方位……
如此的整齊劃一,6年后,我的女兒怎麼可能不像流水線上的產品?!
我一直堅信一位教育家的名言: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我們頭腦裡的東西強勢地倒給孩子,而是喚醒他的靈魂,激發他體內巨大的創造力。
我已經用6年盡力把我身邊這個孩子當成一個比我小一號的人,了解她的內心,同時也讓她體會我的內心。現在我懷著滿腔熱情把這樣一個小小的孩子送到了學校,我期望學校能比我做得更好,讓這麼一個小小的孩子沿著她特有的生命軌跡長大、長高。
再過一個6年,我會收獲一個怎麼樣的孩子?
現在,我有些恐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