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粟裕為何沒打台灣:蔣介石找了兩萬日本雇佣軍【4】

2012年08月02日17: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但在對台用兵問題上,一向作風果敢潑辣、決策履險犯難的粟總是否過於謹慎了?高級將領中也有人竊議:如果在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之前,破釜沉舟、舉兵攻台,也可能……
 
  粟裕說:不行!金門失利的教訓太深刻。不重視血的教訓就要流更多的血。
 
  又說:中原逐鹿,兩軍對壘,“有把握”通常可理解為比50%再多一點的能夠打贏的可能性。而隔著一片大海作戰,六七分把握絕對不行,八分九分也不行,非十分不可!
 
  又說:大海平平,一覽無余,未來的攻金攻台之戰,是沒有多少“巧”可討的,就是磨盤碾秤砣,硬碰硬。不但要有數倍於敵的火力、數量優勢,而且要有足夠的船隻,保証第一、第二甚至第三梯隊的船隻。還要懂得潮汐、風向、登陸點的選擇。我們攻堅、野戰是行家裡手,但越海作戰是外行,憑老經驗想當然不行,要吃大虧。幾十萬人馬上去了,可能一鼓作氣一勝到底,也可能上不去,叫人家打下來,那就是無路可退全軍覆沒。
 
  拿破侖說過:懂得戰爭基本規律的人可以做將軍。但也懂得戰爭特殊規律的人才是聰明的將軍。
 
  粟裕,正是一位不僅著眼於戰爭的一般規律,而且時時在注意著越海作戰特殊性的將軍。
 
  粟裕做指示,反反復復強調的就是兩個字:紀律!
 
  “這次炮擊封鎖金門島作戰,是毛主席的戰略決策,海軍、空軍、炮兵參戰部隊,都由福州軍區前方指揮部統一指揮,都要無條件地服從指揮,要打就打,要停就停,令行禁止。不許各行其是擅作主張。
 
  “發現特殊情況要及時請示報告,任何人不得貽誤。
 
  “特別是處理美機、美艦問題,一定要遵守中央軍委的既定作戰原則,不出公海作戰,不主動攻擊美機、美艦,嚴守自衛。
 
  “……”
 
  粟裕用堅強的理智抑制住欲望的誘惑,附加了諸多的限制詞“不”。他著眼於炮擊金門最大的特殊性:這絕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軍事較量,而是一場政治仗。
 
  瞄准那個海島的弓弦,正在一厘一毫地繃緊。
 
(責任編輯:俊馳、趙鳴飛)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海外網評

望海樓

地方新聞

環球人物

理財熱點

台灣百科

華文媒體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