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在英公校教漢語需過33關 華人呼吁扶持民間辦學

2012年05月07日15: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新網5月7日電 據英國《英中時報》報道,“倫敦瑪莉蓮,買了件旗袍送媽媽﹔莫斯科的夫司基,愛上牛肉面疙瘩……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多年前,當S.H.E的這首《中國話》在中國內地走紅時,一定不會想到,有一天歌詞裡饒舌的繞口令,一些老外也不在話下。

    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中英貿易的合作,很多年輕人把工作的機會瞄准中國,漢語熱升溫﹔與此同時,中國學生也把就業機會瞄向漢語教師,准備在異國他鄉從事這個炙手可熱的行業。中文教師真的是新興的“朝陽產業”嗎?對華人來說,想在英國教中國話有哪些門檻?其中又有何辛酸和欣喜?

  孔院:牆內開花牆外香

  對不少外國人來說,孔子學院可能是他們學習中文的第一選擇。截至目前,全英已有19所孔子學院,遍布英倫各地,無論你是什麼年齡什麼水平,都可以在本地或附近城市找到合適的中文課程。

  然而,中英兩國思維習慣、辦事方式的不同,也決定了漢語學習者對教師選擇時不同的參考標准。而對一向按照規則(rule)來辦事的英國人來說,他們學中文時,更看重的是教師資質。

  《英中時報》記者採訪了某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Mark,他說自己業余時間在孔子學院學中文,為的就是教學質量有保障,他認為孔子學院的教師規范嚴謹,這本身就是資質。那麼,這些中文老師是從哪來的呢?

  國家漢辦英國辦公室的負責人告訴《英中時報》,孔子學院由漢辦管理,在海外的教師力量大約為公派教師,公派志願者和本土志願者。

  一位在英國一家孔子學院教書的中文老師坦言,她的月薪隻有800鎊,只是基本的生活補助,不過這比起國內老師的環境相對較好,再加上能有游歷歐洲的機會,這個職位在她的同事眼裡看來仍是香餑餑。

  除了公派教師,還有少量對外漢語專業的志願者也踴躍加入孔子學院。志願者不拿報酬,隻有少量生活補貼,但有到海外實戰教學的機會,對學生和剛走上教師崗位的人來說機會難得。不過關於這部分志願者師資的選拔標准,各個學院有著不同的細則:有的地方看重教學能力,有的地方偏重文藝特長或組織活動的能力。漢辦英國辦公室的老師強調,“即使是志願者,孔子學院也會安排他們聽課培訓再上崗”。

(責任編輯:墨言)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