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漢語走向世界路還很長

馬廣志

2012年04月07日11:44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近日,訪美學者、北京大學教授葉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關注。這種關注在進入21世紀后更為明顯了。有人說世界各地出現了‘漢語熱’,這可能有點夸張,但世界各地學習漢語的人數卻在不斷增加,這是事實。”
 
近幾年,漢語學習在世界各地成為了一種潮流。如韓國很多中小學教師主張在小學開設漢語課﹔墨西哥全國有50多所院校和公司開設了漢語課程,5000多人在學習漢語﹔美國《時代》周刊甚至告訴讀者“如果你想領先別人,就學漢語吧”。如此“漢語熱”,怎能不讓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呢?
 
但是,葉朗教授為啥說“漢語熱”“可能有點夸張”呢?筆者看來,在“漢語熱”的背后有兩個現象值得我們思考:
 
一是漢語雖“熱”,卻還遠未成為強勢語言。現在互聯網上85%是英語。在聯合國各種場合使用的語言,95%也是英語,漢語的使用率隻佔到百分之零點幾。在國外舉行的國際會議也基本沒有使用漢語的。
 
當前,漢語還面臨著不少挑戰:諸如全球化背景下外來語的影響和沖擊﹔信息化條件下,語言研究水平亟待提高﹔國內眾多的方言使漢語缺乏內部的一致性﹔文字尚不夠規范等。隻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漢語才有可能成為強勢語言。
 
二是從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實際情況看,除了經貿合作的現實需求外,外國學漢語的學生,幾乎言必稱孔夫子,但許多人卻不知道中國還有魯迅。相當部分外國人對漢語的熱情,似乎更多是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欣賞、把玩與好奇,注重的是中國的“過去”,而對現代中國的文化知之甚少。
 
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文化遺產之豐厚舉世公認。但是,在提高一個民族的“軟實力”方面,如何有效地增強中國現代文化的獨特魅力,讓人們在關注中國“過去”的同時也傾心於中國的“現在”,這應該更值得我們努力。
 
世界興起“漢語熱”,是好事。但興奮之余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它離我們期望的目標還很遠。也就是說,我們在推廣漢語的同時,還應該深入地思考,如何應對全球化背景下外來語的影響和沖擊,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現代文明的精髓,讓漢語真正成為世界強勢語言。要達到這一目標,顯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4月07日   第 05 版)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關於   漢語   的新聞去聊吧討論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