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05日10:43 來源:福建東南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3月5日是“學雷鋒日”,各地都在學雷鋒。而在台灣,也有個“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45年來已評選表彰近3000位好人好事代表。他們便是生活在台灣民間的“活雷鋒”。
學雷鋒講奉獻 英雄不問出身
在台灣 “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表彰的榜單上,有近百歲的老人,也有十幾歲的少年,更多的卻是些平凡的家庭婦女、出租車司機、水果攤商或者養豬的農民……
56歲的林惠慧,是台北一家飯店的接線員,她在每天10:30-14:30的4個小時裡,都會在台大醫院幫忙接聽電話,協助病人使用醫藥用具、打包消毒、處理文書,被人們尊稱為“銀發天使”。這樣的無償服務,她已經堅持了10余年,無論寒暑節假,她風雨無阻。
屏東助產士郭秋菊,不管月黑風高、台風侵襲,隻要聽到急促的敲門聲,她總是不辭辛苦前去接生,遇到清苦人家,分文未取還自掏腰包買用品助人,因此被鄉裡稱為“萬丹媽祖婆”。
他們也許不知道何為“雷鋒精神”,但他們身體力行地踐行雷鋒精神,他們就是隱藏在台灣民間的“活雷鋒”。
助人為樂的風潮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據統計,在最新一次獲“八德獎”的53人中,40歲以下者就佔到17%。
台灣交通大學畢業的羅達賢,成立了新竹少年監獄電腦技藝訓練班,隨后又成立了台第一個由企業界為解決犯人刑滿釋放后就業問題而設立的“向陽電腦工作室”。
小愛托起大愛 愛心力量無窮
台灣“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每年表彰所設的獎項也叫“八德獎”,象征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了擴大在民間的影響,協會在台灣各地都有設站,助推好人好事運動。
像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榜”的陳樹菊,就是2010年27位獲選 “八德獎”代表之一。陳樹菊的事跡經過台灣媒體大力宣傳,在她的身后,站起了一大批 “陳樹菊”們:彰化一名拾荒男子,將省吃儉用累積的100多萬元新台幣捐給貧困兒童和急難民眾,在發現罹患癌症后,他又捐出收藏數十年的古物,並發願“捐出大體”供醫療研究,被媒體評為“彰化幣捐給貧困兒童和急難民眾,在發現罹患癌症后,他又捐出收藏數十年的古物,並發願“捐出大體”供醫療研究,被媒體評為“彰化陳樹菊”﹔桃園菜販蔡添貴每日收集市場上后市賣剩的菜,轉送給福利院、低收入家庭等,被譽為“男版陳樹菊”……
在台灣,“樹菊精神”儼然成了“雷鋒精神”的代言,而台當局也認為,愛心力量發散后帶動社會良性循環,“台灣所做的這些努力,可以讓人尊敬並感動”。(《海峽導報》 記者 林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