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台灣"老童軍"尋根 曝光100前中國首支童子軍合照

2012年02月27日10:56    來源:《長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1935年,中國童子軍由嚴家麟(前排中間)帶隊訪問美國。 劉建林復制
“100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支童子軍就在這裡誕生!”25日,在武昌曇華林一棟歷經141年滄桑的歷史建筑“文華大學禮拜堂”裡,來自台灣的童子軍總會監事陳榮哲先生,身著筆挺的短袖短褲童子軍制服,手捧教育家嚴家麟先生遺照,與文華中學師生共同紀念這個特殊日子。
 
位於糧道街的武昌文華中學前身為1871年美國聖公會在曇華林創辦的教會學校——文華書院,后增設大學部。這是武漢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校,並在近代教育史上開創了多個“中國之最”。隨著陳榮哲先生一行的到訪,武漢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又一個“開創之舉”為公眾所關注——100年前,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支童子軍。
 
童子軍於1907年最早在英國成立,后發展成為一種世界組織,主要通過社會軍事訓練,組織兒童過露營生活,進行烹飪、偵察、攀登等活動,讓孩子們“學會生存”。
 
1912年2月25日,在文化書院教授英語的嚴家麟先生,參考英美童子軍的教育形式,組織60個16歲以下的男孩在文華書院圖書館,成立了“中國童子軍”第一支隊,隨后在全國迅速傳播,2年后,“中華全國童子軍協會”在上海成立,北京、天津、廣州、南京、漢口等地設分會。武昌人嚴家麟則成為中國童子軍始創者,嚴家麟1977年病逝於北京。。
 
抗戰爆發后,許多童子軍積極參加抗戰。他們組織戰時服務團,擔任救護、宣傳、慰勞、募捐、運輸、通信和維持治安等工作,涌現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當謝晉元率800名壯士堅守四行倉庫時,11名童子軍冒著槍林彈雨,不顧生命危險,將三大載重車的慰勞品送給他們。其中年僅15歲的女童子軍楊惠敏竟孤身一人冒著敵人的炮火,泅渡蘇州河,向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丁”獻旗,使抗戰勇士斗志為之一振。抗戰勝利后,中國童子軍運動走向衰落。
 
“在台灣,1949年以前的中國童子軍歷史一片空白,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根’,今天終於回來了!”昨日,62歲的陳榮哲先生將童子軍喊聲陣陣的訓練口令“馬步,嗨”傳授給了文華中學學子,還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文華中學校史陳列,並向校方贈送了童子軍紀念品。他說:“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希望21世紀的中國人個個堅強。”
 
80歲的武漢老市民邱耀先先生是一位老童軍。他回憶說,童子軍受訓時著統一制服,每人手握一根棍子當“武器”,非常威武,紀律嚴明。“當年學會的‘生存本領’讓我受益一輩子。”
 
負責組織此次紀念活動的武漢市創新研究會副會長李承時先生表示,100年前,中國童子軍在武昌誕生,標志著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開始與世界接軌。從這個意義來說,這也是近代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的一個裡程碑。記者蔣太旭
 
(責任編輯:石暢、安鑫)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