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6日09:51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近來,不斷傳出地方政府疑似放鬆房地產調控的消息,再次引發人們對樓市調控政策的高度關注。今年調控任務仍很艱巨,在種種壓力面前,中央是否會放鬆調控,允許各地擅自放寬政策?為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部分地市調整政策被叫停
1月22日,廣東中山被曝出將商品房限價從5800元/平方米上調至6590元/平方米﹔2月9日,安徽蕪湖又冒出“對首次購商品房者免契稅給補貼”的地產新政……這些被業內看作樓市調控鬆綁的“苗頭”開始不斷涌現。盡管蕪湖市當地政府一再強調出台地產新政的目的並非“救市”,但公布3天后即被緊急叫停。
對於蕪湖新政出現的戲劇性變化,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曲衛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全國是統一的,是要在全國落實的。地方根據當地特點有些小調整,但決不能違背中央政策的精神。去年以來,一直有傳言說樓市要放鬆調控,如果不制止蕪湖等地的做法,會傳遞出錯誤的信息,使各地都要求樓市鬆綁,對大局產生不好的影響。”
業內人士也認為,這一事件的結果証明:政策放鬆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其實,早在蕪湖之前,已有上海等十余個城市對調控政策進行了帶有救市意味的調整,其中還有城市與蕪湖一樣因調整程度過大而被叫停。地方政府的這些動作被叫停,顯示出中央政府堅持樓市調控的決心,估計年內政策面不會有實質性的鬆動。
今年調控任務仍艱巨
應當承認,今年樓市調控任務相當艱巨。
國務院參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認為,樓市調控帶來的風險將在2012年集中體現,為樓市調控的執行以及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壓力。
根據審計署2012年第1號審計報告,2012年將有約1.8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集中到期。
有專家強調,房價和交易量下降,導致地方土地出讓金收入減少,而在出口市場增長有限和消費市場乏力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下滑帶來的投資下降問題便備受關注。
而財政部新近發布的數據也顯示出調控任務的艱巨:2011年,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89720.31億元,比上年增加16509.52億元,同比增長22.6%。但房地產相關的部分稅種增速下滑明顯。其中,房地產營業稅、契稅收入比上年增速分別回落17.5個和30個百分點。專家認為,這與限購等一系列調控政策密不可分,隨著樓市調控逐漸走入深水區,地方政府感受到的壓力會愈加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制定中長期適合中國國情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是一項長期任務,但是從目前來看,房地產市場還需要1—2年的調控穩定期,逐漸剔除其投資屬性。他們還提醒,房價和房地產投資不能“一頭向下”,應保持政策的持續性和平緩性,在房地產調控上要講究力度,再有兩年左右時間,使得房地產市場慢慢調整到位。
不會允許各地放寬調控
今年中央的貨幣政策仍會堅持穩健為主。在當前的宏觀調控背景下,地產商和消費者都不應幻想放鬆調控。
曲衛東說,很明顯,中央政府房地產調控決心難以動搖,其目標就是要促使房價回歸合理的水平,就是要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其實,這更是關系到我們國家發展模式的大事。中國要持續快速發展,成為強國,不能靠瘋狂的樓市、虛高的房價,還是要靠實業,如制造業﹔要靠創新,靠打造自己的名牌產品。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也認為,中央政府的房地產調控基調不會變。
有專家預計,今后地方政府出台類似救市政策的可能性降低,但適當調整的現象仍會出現,尤其是在年初樓市走向並不明朗的時期,地方調控仍要服從全國調控從嚴的大局。
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判斷,預計在上半年不太可能再有城市會明確出台樓市鬆動的政策試水。樓市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期待因為實體經濟出現風險而放鬆樓市調控拉動經濟上漲的部分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很可能會重新認識市場,明顯下調價格的現象將更加普遍,樓市已經徹底“入冬”。(本報記者 梁 杰)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2月16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