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巡天”笑傲南極冰蓋之巔【2】

2012年01月16日10:10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鏈接一:

  南極天文科考支撐平台

  南極天文科考支撐平台是實現在南極內陸高原開展無人值守天文觀測和其它科學探測任務的核心支撐系統,它為直接用於科學探測的各類觀測儀器提供能源、數據管理和通信、遠程狀態監測和遙控等功能。由東南大學和南極天文中心聯合研制的支撐平台,包括5個子系統,分別安裝在具有保溫和艙內環境條件控制功能的發電艙和儀器艙內。分系統包括:

  (1)結構和溫控系統:在南極Dome A極寒、低氣壓、缺氧氣候條件下構建適合南極天文台各種設備正常工作運行的艙內環境條件,通過主/被動技術手段實現艙內環境狀態的監測、調節與控制。

  (2)電源系統:向南極天文台中所有設備、儀器和主動加熱溫控設備提供電源,對整個科考站的正常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能源保障作用。

  (3)現場主控系統:實現對電源系統、觀測儀器設備、艙內外溫度等觀測站現場運行內外環境和運行設備的自動監測和自動控制。執行國內監控系統發出的遠程控制指令,實現對各觀測儀器的遙控操作。

  (4)數據存儲系統:通過高速以太網獲取各儀表模塊數據和各控制、檢測信號,並將相應數據進行可靠備份。同時通過銥星和國內遠程計算機連接,實現重要數據和命令交互,並下達遠程控制命令。網絡存儲系統完成大量數據的可靠備份。

  (5)通信和國內監控系統:實現對南極天文台的遠程監測、控制、數據接收,同時是南極天文觀測數據的處理、存儲和服務中心。

  (文心)             

  鏈接二:

  南極高原天文觀測站

  南極高原天文觀測站(PLATO)是一個自動化試驗平台,專門為南極高原尋址設計。從2008年1月27日開始,PLATO開始在冰穹A自動運行。通過銥星系統進行控制和監測,大部分數據在2009年1月由科考隊帶回。PLATO現在運行良好,各項設備工作正常。PLATO需要每年維護,包括替換柴油發電機和重新注滿油料。

  經過一年的實踐,科考隊對發電機模塊做了許多改進。同時還有許多新科學設備需要安裝。PLATO由兩個10英尺的集裝箱大小的模塊組成。發電模塊有6台柴油發電機和4000升燃料。設備模塊與之相隔45米,由電腦系統、電池組、能量供應以及其他科學裝置組成。

  (文心)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