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6-09 08:20:00|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考作文题目的内容则更为广泛,其中对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考察,成为新的趋势。比如,1990年,作文题是对“花与刺”问题的思辨,1991年则是关于“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的探讨。到了1999年,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更是一时间激起社会热议,人们发现,高考这根“指挥棒”中,又增加了思维的开放性、趣味性和想象力的内容。
类似的高考题目成为社会舆论焦点的例子,还有2001年的“诚信”。这道题目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在乘船必须抛弃一个行囊时,把“诚信”丢入水中,留下了“美貌”、“才学”、“金钱”等背囊——这道用寓言引出的古老价值命题,也激发出许多满分名篇。
2004年起,高考作文放开各地自主命题,关心社会热点、鼓励多元思考等共同成就了高考作文命题多元化的趋势和走向。
最近几年,各地的高考题目也越来越“接地气”。比如,2013年的江西作文题“学生有三怕”,2011年全国卷的“代买彩票”,都与学生生活相去不远。2011年的浙江作文题“我的时间”,2010年全国卷的“浅阅读行动”,则都与学生的个人体验有关。
在形式上,高考作文题目则经历了由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分天下”到材料作文成为绝对主流的演变。分析人士指出,在这种变化背后,事实上也体现出高考作文提倡思维、表达创新与多样化的内在要求。
高考作文虽屡经变迁,但依然有不变的内涵。
比如,2012年浙江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2010年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就体现出对关注思辨的传统的承接,这一传统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依然持续。
而对时代的关注,则也是高考作文不变的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注环境问题,2008年聚焦抗震救灾、2009年天津卷关注“90后”,到今年的作文题目中,普遍关注科技与现代化、城市化及其相关命题以及对基层、对真善美的价值观的追求,都体现出这一“不变”的精神内核。
18套高考作文题一览
新课标I:“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
新课标II:“山羊过独木桥”
北京卷:“老规矩”
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
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
福建卷:“空谷”
辽宁卷:“科技进步与环境”
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
湖南卷:“最美乡村干部”
广东卷:“从黑白片到数码技术”
山东卷:“开窗看问题”
浙江卷:“门与路”
江苏卷:“关于不朽”
湖北卷:“山上的风景”
重庆卷:“碎的是玻璃 不碎的是责任”
天津卷:“智能芯片”
广西卷:“老王生病”(申孟哲 武梦恬)
![]() |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