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17日08:27|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2013年3月29日,习近平在刚果共和国议会发表演讲。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说的,也这么做的。
1月14日,中纪委全会上,总书记用百姓常说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儒家经典《论语》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告诫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17天前,总书记发表2014年新年贺词,篇幅短小,700余字;语言口语化,没有大段工作内容介绍;段落划分简明,每一段都言之有物,不空洞,不干巴。
一年多前,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履新后与媒体见面,语言朴实通俗却极具感染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
30年前,1984年12月7日,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中青年干部要“尊老”》,已经流露出质朴文风。
30年来,尤其履新总书记一年多来,习近平用自己的行动,带头贯彻他和中央领导集体的要求——下大力气改文风。
6个字:
求短、求实、求新
上任一年多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习近平总能用朴实而简单的话语一语中的。求短、求实、求新,是习近平说话、作文的风格;百姓话、古人话、中外经典,则是习近平讲话中时常出现的内容,从而使百姓共鸣。
要凝聚全中国的力量、为全民族的理想奋斗,就要用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话讲。
2012年11月,履新之初的习近平,在记者见面会上谈起自己肩上的责任时,念兹在兹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语言平实,并用两句毛泽东诗词和一句李白的诗,来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而“中国梦”一词的叫响,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网友语)。
在海南调研时,一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将“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生动质朴地表达……
对大事举重若轻,是战略自信。实在、直截的语言,背后是思路的清晰与态度的务实。
“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习近平的话语,表达出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则体现出重典治乱的思路。
谈改革开放这“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习近平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全党全社会奠定崇尚实干的基调;对党内干部,他则劝勉:“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
为改进党的作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习近平用“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和“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白描党内一些干部不端的工作态度;到河北指导省委民主生活会时,他又直截了当告诫当地班子,“(我)可不是来听你们讲莺歌燕舞的”,让河北省委领导干部记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而在外交舞台上,习近平的“话风”也让世界耳目一新。
在刚果共和国议会演讲,他提到,“我想起一位非洲诗人的诗句:‘向前走,非洲,让我们听到你歌声中胜利的节奏!’”;在墨西哥,他说自己是个“足球迷”,并用中国和墨西哥的跳水队合作为引子,道出中墨未来合作的前景;在博鳌论坛,他用“阳光和空气”比喻和平,表达和平“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的重要性;在俄罗斯,他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比喻历史和现实的曲折前进,又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的“鞋子论”,阐述国情与道路的关系;在坦桑尼亚,他谈起在当地热播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表达对中非交流与友谊的期待……
在外媒看来,习近平的讲话“套话少、比喻多,道理少、个人理解多,‘大论’少、小故事多”,是“在对外交流中追求个性化的努力”,体现了他本人的“务实与个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文章和演说也是一样。”习近平的“文风”,与72年前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的讲话精神一脉相承。
习近平提倡短文、短话,但“并不是说凡是长文就一定不好”。他认为,有些重要的内容,有些深刻的道理,该强调的还是要强调。总的原则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倡导短风,狠刹长风。正如,“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
(责编:夏丽娟)
总书记,习近平,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