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17日08:27|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新风气:
总书记的示范作用
习近平对改文风的实践与要求,是“一以贯之”的。
1984年,习近平在《人民日报》发表第一篇署名文章,文风已初显;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上的专栏系列文章“之江新语”,每篇针对一个问题,说清一个问题,不过四五百字;2008年,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就已经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改进文风的要求。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让外界看到了党中央改文风的决心与力度。
2013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用“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谈政府职能错位问题;对如何推进改革,他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对削减政府开支造福民生的问题,他说“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相似的场面,也出现在多位领导人的座谈会上。“不要念稿”、谈实际问题、抖“干货”,成为他们对与会代表的要求。如在中纪委的座谈会上,“尊敬的王书记”之类的讲话被王岐山“无情”打断。“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王岐山说。
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示范作用下,文风正在发生改变。
2012年12月,习近平会见美国副总统卡特。新华社新闻报道,仅有“罕见”的96字。此后,中央领导的考察与会议的新闻报道,字数、时长都大为压缩,新闻媒体还运用微博等手段对中央领导考察活动进行“直播”。
从2012年年底的地方“两会”开始,会议报告的“瘦身”即已成为趋势。同样的风气,也延伸至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刊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两万字的篇幅,对60个方面的重要改革问题进行了表述。在这样一份重要文件中,看似字数多,却几乎全是“干货”。以“探索实行官邸制”为例,在“官邸制”这个重要的问题上,文件没有任何多余的表述。而“记得住乡愁”、“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等鲜活表述,出现在其他会议的文件中。
而从2013年6月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文山会海”的文风、会风的整治力度也可谓空前。
甘肃“省委省政府发文数量同比减少30%左右,全省级会议同比减少20%左右,各单位压缩会议880多场次”;河北“省直单位压减各类简报42%”;重庆“市一级会议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8.5%,发文减少19%”;广东规定“在全省性会议上省长讲话不超过1小时,副省长讲话不超过半个小时”……各地的动作,正体现出新风的来临。
在“压缩”之外,“创新”的影子也到处可寻。
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几十位中国驻外大使密集发声,表达抗议。驻英大使刘晓明用“伏地魔”来比喻日本军国主义,告诫世界人民警惕靖国神社这一“魂器”对军国主义的招魂作用;驻德大使把安倍的举动比作给希特勒献花圈;驻澳大利亚大使则以澳英合拍电影《铁路工》为例,回顾盟军战俘和劳工被日军摧残和折磨的历史……大使的表达使用的是所在国民众熟悉的方式与内容,引来国际共鸣。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海外交流团的行程中,几乎每到一地,交流团都会用两部视频短片作“开场白”——《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和《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轻松、幽默、“接地气”的表达,让受众耳目一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文风也远非一日之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的率先实践,已经起到了示范作用。接下来,需要各级官员、媒体、理论界乃至全国共同努力。
文风改不改,领导是关键,2010年第10期《求是》杂志,习近平在《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一文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带头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通过自己以身作则带出好文风来。
![]() | ![]() |
(责编:夏丽娟)
总书记,习近平,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