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16日08:34|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制图:潘旭涛
③ 盖房不是终点
就业好生活才更好
去年7月12日,包头市东河区吕祖庙广场上举行了首届北梁棚户区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当天入场企业33家,提供了包括管理、营销、幼儿教师等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和一线操作工、服务类等适合大众的岗位500多个。而这样的招聘专场,此后还将陆续举办,为更多走出城市棚户区的北梁人提供就业机会。
爱德华·布莱克利曾表示,城市的改造项目一定要通过更加聪明的方式进行。他解释说,所谓“更加聪明”,意味着政府应当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和就业机会。
的确,走出了低矮阴暗的棚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棚户区的改造工作还远不是终点。从忧居变宜居,需要解决从“输血”到“造血”的问题,要让他们有活干,有钱挣,有饭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棚户区改造绝不仅仅是一个大规模的住房工程,更是一场牵涉棚户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和一项大规模的就业工程。
棚户区里居民多是收入低、就业难等困难群体,住房水平骤然提升之后,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暖气费、物业费……这在之前的棚户区里从没有过的事情,现在也要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有的居民搬入新居后无力负担暖气费、物业费等窘迫状况。不少棚改新区居民表示,棚改解决了住房的忧虑,但“进了楼还不代表进了城”,没棚改的盼拆迁,住进新建小区的盼“宜居”,“宜居”之后盼的就是就业“安居”。
棚改工程深入发展到今天,棚改的概念早已远远超越了“简简单单地盖新房建新城”的阶段,如何解决棚户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提高棚户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再就业能力,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设公益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的人接受培训等,早已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比如在辽宁省,在棚改中大力实施的“就业促安居”工程,利用改造腾出的土地兴建小企业、创业市场、农贸市场和再就业一条街,安排棚户区援助对象就业或再就业。如今,在辽宁各地的棚改新区里,都可以看到由回迁居民开办的洗衣店、小超市、小饭店等。
“目前,居住在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约1亿人口中,除去城镇困难家庭和工矿、林区、农垦等单位的老职工,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农业转移人口及外来转移人口。我们对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进行改造,不仅要改善居住条件和公共设施,还要对走出棚户区的居民加大培训,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生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城市内部差距,逐步化解并消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现象,降低城镇化的门槛。”张占斌说。
![]() | ![]() |
(责编:夏丽娟)
棚户区,拆迁,安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