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5日15:09来源:东方早报字号:
摘要:停滞了两年之后,内陆核电重启的呼声再起。不过,向公众说明核电的安全性,以及为何要启动内陆核电,是核能界以及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
而福岛第一核电厂沸水堆抑压式安全壳的抑压水池位于安全壳的底部,其上连接有诸如抑压水池冷却、安注再循环等众多的辅助管道。多年的核电厂抗震研究表明,这些直径较小的管道是核电厂抗震的薄弱环节。
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福岛第一核电厂长时间未能实现堆芯闭式循环冷却的原因之一,是长时间全厂断电,包括超设计基准地震损毁了全部外部电源,超设计基准海啸损毁了1-4号机组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即使后续运来了移动电源,也因为没有配套的接口装置而未能及时投入。
中国的内陆核电厂在应急电源、应急补水等方面采取了多重和多样的措施,包括将应急移动电源放置在设计基准洪水位5米以上的高度。这些措施可以保证在极端情况下,尽快(例如三天)回复堆芯闭式循环冷却。
虽然内陆核电厂与滨海核电厂,无论从应急取水和排水等方面都面临着同样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但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内陆核电厂周边水体往往涉及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一旦核电厂因为严重事故发生大量放射性非受控释放,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为保证在严重事故下确保周边水资源安全,需要确定内陆核电厂的应急原则。
周如明称,事故预防阶段的纵深防御措施和设施还包括:1.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和运行,使偏离正常运行状况的情况少发生;2.设置停堆保护系统和相应的支持系统,防止运行中出现的偏差发展成为事故;3.设置专设安全设施,限制设计基准事故的后果,防止发生堆芯熔毁的严重事故。
此外,作为纵深的一个方面,反应堆相邻的厂房可以提供数万立方米的储存和滞留空间,其他辅助厂房和常规岛也有相当可观的空间,能临时储存放射性废水。
“有人说中国人即使有先进技术也不一定能管理运行好,这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周大地称。
内陆核电耗水情况
在中国内陆建设核电站,是否会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也是目前公众关注的议题之一。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8124亿立方米,是人均水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同时有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中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长江两岸平均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大多超过1400毫米;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广西、浙江等省区,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西北多干旱地区。
参照美国,中国内陆核电厂布局应该在长江流域以及其他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核电厂各种用水的要求,也不用担心“大旱之年会产生特大核电厂事故”。
就内陆核电的具体耗水情况,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例称,一个建设有4台AP1000机组的内陆核电厂,年取水量约为1.2亿-1.6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由于冷却塔蒸发、漂滴损失造成耗水量在0.9亿-1.3亿立方米左右。
![]()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hww@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