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5日15:09来源:东方早报字号:
摘要:停滞了两年之后,内陆核电重启的呼声再起。不过,向公众说明核电的安全性,以及为何要启动内陆核电,是核能界以及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
中国能源的出路
陆佑楣分析,中国现有13亿人口,顶峰可能为16亿。2013年底,中国的电力总装机可能达到12亿千瓦,那么也就是人均0.8千瓦。美国人均装机是3-4.5千瓦,日本是2个千瓦,欧洲发达国家也是2个千瓦左右。中国的电力需求还差很远,完全谈不上发达国家的水平。16亿人口,按照每人2千瓦,就是32亿千瓦。
陆佑楣称,从电力结构来看,全球16%的装机来自核电。中国目前只有1.4%,很不相称。中国的能源结构在一次能源上,主要是煤炭。煤炭装机占75%。煤电有环境影响,PM2.5严重。如果继续用更多的煤炭来解决32亿千瓦的电力,是不可取的,而且每年煤矿死亡2000人左右。
陆佑楣称,这几年风能发展很快,但是能量密度很低。风电年利用小时平均才2000小时。光伏的问题也是这样,能量密度低。要依靠光伏、风电,很难。
“水能虽然很清洁,但由于地形和水资源限制,中国技术可行最多5亿千瓦,现在已经开发了2.2亿千瓦。再开发,也就是2点多亿千瓦。所以中国电力的出路,只能靠核能。其他的,比如页岩气,还是差很远。”陆佑楣称。
参与了内陆核电环境影响评审会的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算了一笔账:在可再生能源供给方面,风能、太阳能的规模算是比较大的。目前,中国开发了6000多万千瓦的风电,就已经遇到了电网接纳能力方面的问题。如果今后能够实现10亿千瓦风电上网,也大概只能替代6亿吨标煤。而风电要实现10亿千瓦装机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中国的太阳能发电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目前的总量大约是三四百万千瓦,暂且不说这与10亿千瓦的差距,即便能够做到10亿千瓦,也只能替代不足3亿多吨标煤。
周大地称,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发展必须解决储能和调峰问题,而且还会产生不容忽视的电能损失。因此,从能源贡献的角度看,4亿千瓦的核电做出的电能贡献,依然要比10亿千瓦的风电和10亿千瓦的太阳能加起来的贡献还要大。
周大地称,从发电成本上看,核电优势更为明显。现在的核电上网价格即使考虑乏燃料后处理及退役的费用因素,也已经可以跟煤电相竞争。
“如果中国核电能够保持稳定良性发展,未来应该可以贡献一次能源15%以上,假如中国的核电实现装机4亿千瓦的长期目标,就相当于取代近9亿多吨标煤。目前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是36亿吨,如果核电替代这其中的1/4,对解决环境污染、空气质量等问题意义重大。”周大地称。
![]() | ![]()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hww@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