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0多年来,我国历任铁道部部长在不同的时代里有不同的身份背景,主要集中为两类:军人背景以及铁路专业人士 |
傅志寰
20世纪80年代起,有铁路专业背景的人士开始先后担任铁道部部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志军的前任傅志寰是部长中唯一一位有留学背景的专业人士。
1938年4月,傅志寰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火车司机。从小学到初中,傅志寰家都住在铁路边上,后来他并入读铁路系统的学校。1955年,由于他的学习成绩比较好,高中毕业的时候获得了赴苏联留学的机会,同年坐上火车赴北京,在留苏预备部学习了一年俄语。1956年,傅志寰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被分配到莫斯科铁道学院,攻读铁路电气化专业,并曾经在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实习。1961年,在资深电机专家扎哈尔钦科的指导下,傅志寰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答辩,其毕业论文主题为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于1960年研制的中国型电力机车。
1961年,年轻的傅志寰回到中国,被国家分配到位于湖南的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担任技术员,投入对6Y1型电力机车的研究、改进和试验工作。1975年11月,傅志寰升任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代副所长,1978年4月又升任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傅志寰被派往联邦德国(西德)学习电力机车设计制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在克劳斯。玛菲公司、AEG公司等德国著名企业里进修,亲身体验到了时速200公里的德国城际高速列车,为他以后提出中国铁路提速埋下了“种子”。
1984年,傅志寰调入铁道部科技局,先后任总工程师、局长。1989年初,傅志寰到广深铁路调研,发现广深铁路的运营方式与德国铁路非常相似,客车和货车分别主要在日间和夜间运行,对于提高客车速度十分有利,因此向铁道部提出了将广深铁路作为提速改造试验线的建议。不久,广深准高速铁路工程正式上马。
不管是哪一任部长,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二五”计划,从蒸气列车到高铁,铁道部肩负使命,走过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岁月,也收获了进步和革新。作为一国经济的血脉,铁路还将继续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仍将承载着中国,驶向新的前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