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5-21 08:23: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2月28日)
典出:《管子·禁藏》
原文: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故意定而不營氣情。氣情不營則耳目穀,衣食足。耳目穀,衣食足,則侵爭不生,怨怒無有,上下相親,兵刃不用矣。
釋義:不去立沒有好處的功勞,也不去做沒有益處的事情。
為民辦實事,既要考慮群眾的需求,也必須要有科學的決策,考慮其長遠的影響,而不是隻看眼前的價值。例如,開發一片森林,可以增大耕地面積,但有可能造成生態惡化、水土流失,長遠來看,不但耕地沒法使用,當地也會不宜人居。這種拍腦門的決策,屢屢見諸報端。所以在施政時,必須增強科學論証環節,著眼長遠利益。
一命而僂,再命而傴,
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糊余口。
——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6月28日)
典出:《左傳·昭公七年》
原文: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共,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
釋義:(三次受命)每一次都誠惶誠恐,第一次是彎腰受命,第二次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時我總順著牆根走,也沒有人敢侮辱我。不管是煮稠粥還是稀粥,都是在這個鼎裡,隻要能糊口就行了。
作為三朝上卿,正考父深受倚重,但三次受命時他的謙卑程度層層遞進,與一些官員的飛揚跋扈對比鮮明。正考父有一條經驗值得官員們學習,那就是得勢后仍保持簡單的生活方式和謙卑的待人態度,於己來說是一種提醒,於人來說是一種態度的體現。
誠於中者,形於外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2月28日)
典出:《禮記·大學》
原文:人之視己,如見其肝肺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釋義:一個人如果內心真誠,能在其外表中看出來。
“慎獨”是儒家講究的重要概念,是對個人道德水平的至高要求,意思是一個人獨處時還能保持謹慎不苟。一個人可能在言辭中處處粉飾自我,但其品行終究會在行動中暴露出來。不少涉貪腐的官員被抓后,人們往往發現,此前不久他們還在大談特談為官清廉之道。勉強裝可以混過一時,卻終究難免百密一疏,如果長期心口不一,在其氣質上、行為中也會有所異常。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習近平《之江新語·做人與做官》
典出:漢·張衡《應閑》
原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釋義: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這句話代表了傳統文化中經典的“政德觀”,出自大科學家張衡之口。張衡曾任太史令前后達14年之久,多年不升遷。不慕名利的他,特地寫了篇《應閑》表明心跡,認為道德比職位更為重要。按理說,當官的隻要把職責做好就行了,為何中國文化中將道德置於職位和政績之上?這是因為小到一方父母官,大到一個政權,其道德表現與民心息息相關,不重視道德建設,直接后果就是作風不正,進而演化為腐敗盛行,必定失去民心。
![]() |
修身,官德,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