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5-21 08:23: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2月28日)
典出:宋·蘇轍《上皇帝書》
原文:陛下誠能擇奉公疾惡之臣而使行之,陛下厲精而察之,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則其以私罪至某,贓罪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復過誤,適陷於深文者也。
釋義:去掉老百姓的禍患,如同除去自己的心病一樣。
愛人民,是古今中外對於官員的最基本要求。在實踐中,這意味著真正將人民疾苦放在心中,注重“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將民生問題放在突出的位置考量。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民生都是重頭戲,其所涵蓋的范圍廣闊,影響深遠。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也注定了民生問題將長期是官員的“腹心之疾”,群眾利益無小事。
清、慎、勤
——習近平《擺脫貧困·秘書工作的風范——與地縣辦公室干部談心》
典出:宋·呂本中《官箴》
原文: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釋義:清廉、謹慎、勤勉
呂本中在《官箴》中提出的三字要求,被歷代官員奉為金科玉律。《四庫提要》專門提到,“書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為當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梁啟超也說“近世《官箴》,最膾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通常認為,為官之人真正掌握了這三個要素,就能持身立世。除了“勤政”和“廉政”外,這裡面還提出了謹慎處事的要求,領導干部在面對錢財、處理事務時,如果難以克制自我,其結果往往是被僥幸心理所害。
一心可以喪邦,
一心可以興邦。
隻在公私之間爾。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的講話(2014年1月14日)
典出:宋·朱熹《論語集注·卷七 子路第十三》
原文:仲弓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便見仲弓與聖人用心之大小。推此義,則一心可以興邦,一心可以喪邦,隻在公私之間爾。
釋義:一種心可以導致亡國,一種心可以使國家興盛。這兩種心只是公與私之間的一念之差而已。
作為一個將“立黨為公”寫進黨章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歷來將公心放在極為重要的高度強調。何謂公心?並非是違背人的天性,讓官員們完全摒棄私心,而是要在公共事務領域,將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權力在手,不應用來謀求個人或小團體利益,而是要為百姓謀福祉。在公與私之間,關乎執政黨的公信力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 | ![]() |
修身,官德,習近平